百畝瓜田里閃動著瓜農的身影,一家家、一戶戶忙著采摘、裝箱、銷售,伴隨著甜甜的笑聲與沁人的瓜香飄向四面八方,引來了一群群、一伙伙的瓜商盡情地挑選,瓜農們大把大把地數錢,村民們高興地說,今年的甜瓜抓住了。
今年開春,五臺縣委書記王繼明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開始,就深入到建安鄉的建安村,走進一座座溫室大棚與農民們嘮叨科學輪作、反季節種植的大好處,為農民們鼓足了勁兒。
建安鄉地處滹沱河畔,土壤肥沃,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農作物光合作用強,瓜農們在尋找優良品種上大作文章。
建安鄉黨委副書記姚旺盛高興地說:“全鄉百畝瓜田大都種的是‘芝麻蜜’和‘早開園’,畝產可達1700 公斤。”瓜農田世康老漢種了20 個瓜棚,就在路旁搭了個涼棚,扯起了紅布條幅,上寫“富康園田老漢綠色瓜果蔬菜”。
縣領導到建安村搞教育實踐活動調研時,巧遇瓜園舉行“開園節”,見瓜農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獲得了市場‘準入證’。”大學生村干部程利峰創建了“晉臺農”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將自己的香瓜冠名為“晉臺農”,一畝大的瓜棚,可產瓜1700 公斤,開園1 個月賣了1600 多公斤,其中用自己的品牌給別人賣了700 公斤,最高時30 元1 公斤,低時也賣8 元錢1 公斤,總算賬收入1.7 萬元。
“市場進、網上賣、組織營銷隊伍”是該村瓜農促銷的“三招式”。縣鄉干部也組織引導外鄉“ 經紀人”進村建市場。
檀村的邊愛梅與丈夫崔良善在離村2 里地建起了“瓜果采摘園”,棚內棚外四季瓜飄香。
閨女又在微博上掛了個網名,慕名前來采摘的網友絡繹不絕,采摘園里白吃不要錢,買上拿走才付錢。享受田園風光是兩老人賣瓜年入數萬元的經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