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賓區小平陽鎮嶺頭村委新村有一位身殘志堅、自主創業的殘疾人——鄧健敏,他勇于面對生活的不幸,通過土雞養殖行業,成功走上了致富道路。
鄧健敏今年34歲,因家庭貧困,讀完高中后就輟學外出打工。然而,在他22歲時,突然患了重病,全身癱瘓,只能臥在床上。他說這病是家族遺傳的,他的父親也是20多歲時就開始出現癱瘓狀況。鄧健敏發病后,足足在床上躺了6年,完全沒有自理能力。6年里,他傷心欲絕,幾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氣。
后來,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2002年,鄧健敏的病情出現了轉機,漸漸可以下地走路了,他也慢慢恢復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后來,他終于基本恢復了自理能力,不過身體還是落下了殘疾,行動不便,無法從事農活和體力勞動。這讓他又面臨了生存的困境。
身體幾乎廢掉,然后復原,經歷過這樣柳暗花明的跌宕起伏,鄧健敏對生活反而堅定了信心,他相信,經過努力,所有事情都會變好。此后,他一邊努力恢復身體,一邊積極尋找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一位養殖場朋友的指點下,鄧健敏看中了養雞行業。之前沒有接觸過養雞的他,來到朋友的養殖場了學習了近半年時間,后來還參加了興賓區就業中心組織舉辦的創業、就業培訓,學習了不少養殖技術。
2010年,通過自身努力和親戚朋友的幫助,鄧健敏租用了村里2000多平方米的林地,創建了養殖場。養殖場主要飼養清遠土雞,以飼料供給和林下覓食的喂養方式相結合,他不僅出售成熟的肉雞,也出售兩個月大的中雞。中雞易養活,受到附近村民的喜愛,大家都來這里購買中雞回去養。所以,鄧健敏的雞銷路很好。
隨著養殖效益的顯現,他擴大了養殖規模,并請了5名工人。4年來,他的養殖場各種硬件設備已投入了30多萬元,每年出欄肉雞和中雞10多萬只,主要供應興賓區及興賓區周邊市場,年利潤逾10萬元。基地走上正軌后,鄧建敏還利用基地后面的一座山頭,放養了100多只山羊,其中母羊99只,每年出欄肉羊達150多只。
如今,鄧建敏飼養的土雞和山羊能為他帶來每年18萬元的可觀收入。他的養殖場于2014年被興賓區就業中心評為了殘疾人創業典型示范點,成為全區殘疾人創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