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項目獲科技進步一等獎 天津中藥產業產值增兩倍

       日期:2015-01-1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53    評論:0    

      在此前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院士主持完成的《中成藥二次開發核心技術體系創研及其產業化》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成為該領域唯一獲得一等獎的項目。雖然項目的名字可能讓人“摸不著頭腦”,但只要你知道復方單參滴丸、養血清腦顆粒、血必凈等“鼎鼎大名”的中藥都與這個科研項目密切相關,其重要價值就可見一斑了。

      記者前日在天津中醫藥大學見到了項目負責人張伯禮院士,他剛剛從學校的附屬醫院出診后趕來。其實,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時負責大學行政工作的他本來可以不用出診了,但張伯禮卻堅持把“看病”作為最大的事。在校長、老師、科學家、醫生等角色之間,他還是最喜歡當個救死扶傷的好醫生。而在他的患者眼中,張伯禮的平易和幽默也是有口皆碑。

      讓天津中藥產業產值增長兩倍

      簡單來說,“中成藥二次開發”就是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中藥的“兩個相對清楚”——“藥效物質相對清楚,作用機理相對清楚”。把古老的中藥賦予現代的科技含量,使其“煥發青春”,“讓百姓用上質量更好、效果更明確、副作用更小的中成藥。”張伯禮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天津生產的中藥養血清腦顆粒原來主治的是“血虛頭疼”,銷售額長期徘徊在四五千萬元。但血虛頭疼西醫沒有這種概念,大夫也不愿意使用這種藥效、機理不清楚的藥品。張伯禮和他的團隊經過研究,發現其主要是對缺血性頭疼、高血壓頭疼療效顯著。同時發現最初這個藥特別苦,藥物入口之后,舌頭都是澀的,喝很多水也難以緩解。經過特殊工藝,項目團隊給藥的表面加上了“水包衣”,其口感大大轉好。藥的臨床定位清楚了,中西醫都敢給病人開這種藥了,再加上口感好了,養血清腦顆粒的銷量增長的很快。張伯禮對這個項目機制頗為推崇——“我們把藥廠車間作為第一個實驗室,大家針對一個中藥品種共同想辦法。項目成果馬上就可以用于企業,一步到位”。

      剛剛獲得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是張伯禮30多年科研生涯的第7個國家級獎項,但是他收獲的第一個一等獎。“這個一等獎對于我來說也是有了交代,國家科學獎一二三等獎都得過,應該說沒有什么遺憾了。”張伯禮感慨道。讓他更欣慰的是“中成藥二次開發”實實在在的效果——“得獎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是推動了產業的進步。原來這個項目啟動之前,天津中藥產業不到百億的產值,現在則超過了300億。天津銷售額過億的中藥品種原來只有3個,現在有13個,甚至還有過10億的品種。而且,這個項目培養了一批年輕的科技工作者,有的人已經成為長江學者、列入萬人計劃……這些成績遠比得獎本身意義大得多。”張伯禮還透露,該項技術已在全國19個省市推廣,銷售額過億元的中藥品種由2006年的100多個,增加到350多個。

      大會上和習主席握手開心不已

      在日前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新華社記者為張伯禮留下了一張與習近平同志的珍貴合影。當日習近平出席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新華社供給媒體選發的新聞圖片有兩張:一張是習近平為天津人、“氫彈之父”于敏頒獎;另一張則是習近平同志與所有獲獎者合影前,與張伯禮握手道賀的瞬間。說起當時的場景,張伯禮回憶道,“我見到習近平同志走過來,大聲說:‘習主席好!’他則開心地說:‘祝賀你!’”由于在津工作期間對張伯禮和其項目都非常熟悉,張高麗同志也向張伯禮表示了祝賀。

      新校建全球最高端中藥實驗平臺

      雖然科研、醫療等任務已經很繁重,張伯禮最掛念的還是學校的發展。談起中醫藥大學新校區的建設,張伯禮像是打開了話匣子,并叫同事給記者拿來新校區的效果圖展板,邊比劃邊介紹——“我們的新校區將是全國最大的中醫藥高校,整個學校建設在一個大型植物園中,有‘大綠’‘大水’,并且是一個生態校園,照明采用太陽能能源,供暖采用地熱循環供熱。面積總共2500畝,現在已經有6萬株喬木、4萬株灌木在培育。”據介紹,新校區內還將建設全國最大的中醫藥博物館,將有4千多件文物展示;將建設國內、也是全世界最高端的中藥實驗平臺;作為大運會比賽場館之一的學校體育館已經開始打樁;學校將與靜海中醫院合作在新校區旁邊共建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今年9月新校區內的國際教育區就將開放,明年9月中醫藥大學就將全面搬遷至新校區。”

      從細節處提高效率

      公積金升級方便市民

      這兩年,很多人在辦理公積金業務的時候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方便、快捷”。上周日,在天津公積金管理中心和平管理部,坐在6號窗口的工作人員宋怡臻剛剛完成一筆提取業務。辦理業務的市民李先生還沒離開位子,手機便收到了一條銀行短信,顯示他剛辦理的公積金提取款項已到自己的儲蓄賬戶。李先生感嘆了一聲:“這太快了。”宋怡臻會心地一笑,從去年10月份本市公積金系統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升級后,這種感嘆幾乎每天都會聽到。

      截至2014年年底,天津市公積金管理中心管理著本市4.7萬家單位,275.2萬人的住房公積金,近兩年天津市公積金管理中心連續推出多項便民舉措。從2012年12月開始,辦理購房提取、還貸提取、租房提取、退休提取、賬戶余額沖還貸款、個人申請辦理龍卡、更改初始密碼和賬戶密碼掛失等公積金業務,不再需要提前準備身份證、購房合同、購房發票、產權證等提取資料復印件,也不會再出現因為復印件不全導致往返補件的情況,大大提高職工的辦事效率。2013年,天津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實現市內六區、塘沽和開發管理部周一至周日一周七天辦公(國家統一部署的節假日除外),又解決了不少工作日沒有時間跑手續的職工的實際困難。

      2014年10月,天津市公積金管理中心推出全新的住房公積金網上業務系統和十項惠民政策,轉變住房公積金運營模式,簡化業務辦理流程,這對天津市公積金管理中心來說又是一次顛覆性的改變。宋怡臻舉例說:“這次升級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在營業柜臺辦理提取業務手續時,無需再到銀行辦理任何業務手續,提取資金當時劃入職工住房公積金卡內銀行儲蓄賬戶。一個窗口辦結,省去了兩次排隊的繁瑣。去年8月份我們開始接受培訓,9月份進入與銀行的模擬操作。那段時間我們所有人的下班時間基本都在凌晨前后。”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