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在儀隴縣新政鎮周家河村,村民程立軍正在喂養娃娃魚。據程立軍介紹,目前,他已養殖了270余尾娃娃魚。
2012年,經同學介紹,程立軍接觸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娃娃魚,學名大鯢,因其叫聲似嬰兒啼哭,故稱“娃娃魚”。娃娃魚生長在深山峽谷溪流之中,是3億年前與恐龍同一時代生存并延續下來的珍稀物種,也是現存最大的兩棲類動物,被稱為“活化石”。娃娃魚的食用價值極高,含有優質蛋白質、豐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被譽為“水中人參”。野生娃娃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禁止捕食,經批準后可以人工養殖銷售子二代娃娃魚。但娃娃魚的孵化率低、成活率低、繁殖技術要求高,很難成功。看好娃娃魚的市場前景,喜歡挑戰的程立軍開始研究起這個可愛的小家伙。
在程立軍的娃娃魚養殖室,記者看到,100多平方米的屋子被分隔成28個小池子。據程立軍介紹,娃娃魚對養殖環境的要求很高,周邊不能太嘈雜,室內光線要昏暗。喂養魚苗的水位不能太高,一般以8厘米為宜。喂養大魚的水位以超過魚體1至2厘米為宜。養殖室內必須恒溫,低于16℃,娃娃魚就不進食。為此,程立軍在養殖室內安裝了空調,每天清理魚池,以免滋生細菌。
娃娃魚喜歡棲息在流水環境中,最好是山泉水。為了使池水流動,程立軍在樓頂修了一個大水池,用水泵從老井抽水入池中,再通過管道輸送到養殖室,達到流水養魚的效果。
為擴大娃娃魚的養殖規模,程立軍把家門前的6畝稻田改成魚塘,養殖小魚供娃娃魚食用,還為釣魚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垂釣的好去處。
程立軍告訴記者,他已經掌握了娃娃魚人工飼養方面的技術,但娃娃魚的人工繁殖他還沒有試驗成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掌握娃娃魚的人工繁殖技術,讓池子里的娃娃魚能夠傳宗接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