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禽流感疫情影響范圍廣,香港也處在影響范圍之內。從22日開始,香港恢復了早前被關閉的家禽批發市場,但因為內地禽流感影響下而停止的活雞供港還仍然持續,業界擔心缺少內地活雞供應,春節前香港市面上的活雞價格將會上漲。
2014年年底,由于一批來自廣東省的活雞在香港被驗出感染了禽流感,特區政府啟動了禽流感應急預案,將本地的家禽批發市場劃為疫區,并且暫停從內地進口活雞。如今21天的應急預案執行期滿,特區政府22日重開了長沙灣家禽批發市場。“港九雞鴨行職業公會”副主席馬平龍期待這一舉動能夠降低成本,“之前使用另一個臨時檢查站,我們的運輸成本增加了一倍。現在回到長沙灣出貨,相對來說運輸成本下降一倍。零售價也就能有兩到四塊錢的下調。但我們對這種降價幅度也很失望。可能是因為今天是第一天重新啟用這個市場,所以要看看情況,未來幾天可能還會有降價空間。”
但是特區政府并沒有同時恢復從內地進口活雞,這使得市面上的活雞價格并沒有相應的下降。商販表示,目前他們還沒有動力降低活雞的零售價格。
“價錢還是差不多,顧客都知道我們不會調價。”
“市面上還是比較保守,所以有多少雞就賣多少,不敢一下子進很多貨。批發價沒便宜,只是便宜了車費,所以我們就沒必要進太多貨。”
有批發業者認為,香港本地活雞存貨不多,估計一周之內就可能賣光,再加上春節臨近,如果內地活雞供港還不恢復,市面上活雞價格將會上漲。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內地有關部門目前還沒有給相關的注冊商亮綠燈,所以目前還沒有恢復活雞供港的安排,“我相信內地有關部門正加強對所有注冊供港活家禽養殖場的檢疫工作。我不想在現階段去估測這項工作要進行多久。我當然希望在春節之前,能恢復內地活雞供港,因為大家也知道,春節前對活家禽的需求是一年內最高峰的時期。”
香港的飲食習慣中對家禽的需求較高,雞鴨鵝肉是制作本地廣受歡迎的所謂“燒味”的重要食材,而活雞更是街面市場上的寵兒。地區禽流感冬季大爆發,香港本地嚴防死守,但無法置身事外,民生也持續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