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雜交水稻制種基地是三大國家級制種基地之一,尤其在雜交水稻種子的生產和調劑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要滿足四川用種,外調十多個省市,還要承擔國際種子貿易市場的任務,出口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四川省農業廳副廳長牟錦毅指出,目前,從政策法規來看,新的種子法正在修訂過程中,一系列相關機構和執法隊伍面臨重組,改革任務艱巨;從市場角度看,種子已經供大于求,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發展疲軟,缺乏有效的應對能力。如何保證四川制種“國字號”的金字招牌不縮水、不打折?需要更為積極的主動作為。
不誤農時 不欺于民
強化種子執法檢查
2月3日,在成都市凈居寺路農資市場,前來購買種子的郫縣農民趙世蓉告訴記者:“去年種的907,時間長、曬不出來,本想著下一季再種點蔬菜,結果也耽誤了;一些種過宜香優系列的,說這個不錯,蒸米飯也好吃,今天主要就來買這個品種。”如今,農民生產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種一季和種兩季的、早熟晚熟的、混養魚蝦的、要求米質和要求產量的都不一樣。針對不同生產要求,就需要不同的種子;種子生長特性不合要求,尚且造成麻煩,更甭提假種子,那更是會毀了一年的年景。
為了保證即將到來的大春生產有序進行,全省種子管理部門、農業執法大隊在春耕開始前,農民購買種子及農資的高峰期,開展了新的一輪執法專項檢查。成都、眉山、瀘州、內江等市已在春節前,貫徹落實四川省種子站《關于做好2015年農作物種子企業監督抽查的通知》,對各市重點監管的種子生產企業、經營門市開展了監督檢查。主要檢查了企業的生產經營許可、品種審定及授權情況、種子來源及去向;并按照規范填寫監督抽查通知書及扦樣詢問筆錄,樣品已送往省種子站質量管理科做真實性及純度檢測。
在凈居寺路農資市場,成都市農業執法支隊科長袁超指著一袋1公斤裝的種子介紹:“每件商品,先看包裝,這上面信息很豐富,首先看它審定號、產地和生產經營許可證是否相符,適宜區域是否一致;再看種子,主要是它的水分、凈度、發芽率,我們會抽不同的品種批次到檢測站進行實驗室檢測。發現有重大問題,種子和所標識的品種可能不符的,還要進行更嚴格的DNA檢測,通過這些方法讓假種子無所遁形。”此外,強制性要求每個經銷商做臺賬,記載每包種子從哪里買的,上一級經銷商或種子生產銷售企業的電話;每包種子賣到哪里去,賣了多少等等,都有明細,一旦發生質量問題,可以一級級向上追溯。
民樂種業的魏老板說,他從2003年開始做種子經銷商:“種子一有問題,農民就先來找我們吶,風險挺大的,誰敢賣假種子?”魏老板主要根據農民的需求,大家反映這個品種比較好,就從代理商處進貨。目前,他經營著三個代理商的四五個水稻品種:“有些品種已經賣不脫了,米質、產量都不行,另外一些新審定的品種,利潤高、受保護,不是想代理就能代理的,它的代理費比較高,并且得到市場的認可和接受也需要一段時間,我們還沒賣。目前的品種主要就是進價在30元左右的中高等種子。”
每年除了有新審定的品種,還有退出機制,確保一些大田表現不好的種子及時退出;從產品貨源上,保障種子市場始終是以合格、優質種子占主導。
益康種業的老板林長光是一級代理商,負責成都周邊郊縣的種子代理。他從業已經十多年,生意經就是關注大公司品牌。農民在選購種子時,也越來越看重種子品牌。“品牌種在大田表現上更穩起的,大路貨就一般些。種子公司來推銷產品時,我要看他們公司資質,注冊資金在3千萬元以上的,更有保障,他們的產品農民也更喜歡。”林長光說道。
如何避免缺乏競爭實力的小公司惡意競爭,通過“套牌”等方式非法牟利呢?成都市農業執法支隊副支隊長李再華指出,執法部門會結合公司抽檢和市場抽檢,斬斷不合格種子的流通渠道。此外,針對套牌現象,在種子的包裝方面有明文規定,各級代理商、經銷商一律不許拆包分裝。“幾年前,我們在一個商家倉庫發現他們將已經包裝好的種子拆包,全部給予銷毀。”
正本清源 多管齊下
強化種子生產流通環節監管
牟錦毅副廳長指出,首先,通過抓早抓小,常規檢查和重大時間節點的專項檢查相結合,近年來,售賣假種子的現象在減少,影響惡劣的假種子傷農事件不常見了,涉及較大金額的知識產權侵權也在減少。但另一方面,不合格的種子流入市場仍時有發生。為了維護種業大省的實力和聲譽,不能有絲毫松懈,應把種子打假當作持久戰,突出重點市場、重點企業的監管,與此同時不能有盲區,不能讓不法分子有漏洞可鉆。
其次,要突出源頭監管,對于7個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和1個雜交玉米制種基地,以及農業部正式命名的制種基地企業嚴格把關,一年一考察、兩年一考核,對照所簽訂的規范合同,督促其履行義務。
再次,將突出大案要案的查處,與工商部門聯動,對于惡意套牌、侵權的絕不手軟,形成高壓態勢,督促企業誠信經營,一旦進入黑名單,則將徹底從該行業領域退出,提高其違規成本,加大威懾力度。
最后,突出品種管理、審定制度,嚴把品種準入關,加大區試期間田間考察力度,問題突出的現場就淘汰。完善種子退出機制,對于有重大缺陷、以及推廣面積較小的,建立退出的長效機制。截至目前,已連續停用了18批共計603個農作物品種。
目前四川種子審定標準高于國家標準,在此基礎上鼓勵企業自培新品種,同時,嚴把生態安全關,全省未出現轉基因成分的種子,種子秩序進一步好轉。
2014年,全省共檢查種子市場306個,抽檢種子樣本5597個,樣品平均合格率96%以上。常年儲備救災備荒種近500萬公斤,開展新品種展示示范工作,展示品種38個,面積45畝,示范品種11個,面積1055畝,為農民選種提供了科學依據。
2015年伊始,農業部組織召開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的視頻會議,省農業廳、省公安廳、省工商局等主管部門參加。會議要求各地加強部門聯合,發現問題及時查處。根據視頻會議精神,四川省種子站及時下發了 《關于做好2015年農作物種子企業監督抽查的通知》。
目前,省財政安排了專項工作經費450萬元;根據農業部下達的四川 《重點監管種子企業名單》,對于名單中所涉及的企業已進行了全覆蓋檢查,對于重點監管企業包裝經營的所有品種,進行了全覆蓋抽樣,共抽取樣本201份,代表種子批重272.6萬公斤。
牟錦毅副廳長強調,自四川省啟動現代農作物種業提升工程以來,全省創新工作機制,整合種業資源,增加種業投入,強化市場監管,著力提升了全省農作物種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等。下一步將繼續完善機制創新,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升監督管理水平;強化行業監管,使種子秩序進一步好轉,促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的健康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