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山西設施蔬菜發展調查

       日期:2015-02-0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1    評論:0    
      省農業廳蔬菜管理站通過科學調研指出,在繼續大力推進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晉中盆地設施農業示范工程實施的同時,重點集成推廣高效、節能、安全、輕簡、可持續生產等技術模式,提高設施蔬菜生產水平,還要加大推進標準園創建與管理力度。 
     
      2月4日,立春。農歷臘月十六,離春節越來越近了。雖已立春,三晉大地卻仍是天寒地凍,蕭瑟的田野上,還能見到殘雪。 
     
      在河曲縣文筆鎮唐家會村的千畝蔬菜種植基地,卻是另一番景象。大棚外寒風呼呼,吹得草簾子嘩嘩直響。大棚內春意盎然、翠色欲流,韭菜、西紅柿、油菜、生菜、青菜等十多種蔬菜長勢喜人。 
     
      不僅在河曲,榆次、清徐、柳林、陽城、浮山、夏縣等設施蔬菜大縣,都紛紛迎來了蔬菜春節黃金季。每天拉菜的車輛絡繹不絕,從田間地頭直接運往城市的超市、菜場。 
     
      據山西省農業廳蔬菜管理站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山西設施蔬菜面積達到194.7萬畝,年均增加23.9萬畝。全省冬春蔬菜自給率也由“十一五”末的35%提高到55%,冬春淡季蔬菜自給能力大大增強。 
     
      目前,我省常年栽培蔬菜有近40余種,常年均衡供應能力增強,基本上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爛”,蔬菜品種日益豐富,蔬菜內部結構也日益優化。 
     
      發展設施蔬菜對豐富市民的“菜籃子”和促進農民增產增收都有非常很重要的意義,被稱作菜農們的“錢袋子”。 
     
      在剛剛結束的全省兩會上,民建山西省委就專門提出“發展設施蔬菜,助推農民增收”的議案。明確指出,發展設施蔬菜有效地促進了種植業結構調整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之一。不僅如此,提案還對發展設施蔬菜存在的問題,以及我省設施蔬菜的進一步的發展提出建議。 
     
      發展設施蔬菜 山西最適合 
     
      在太原市場,提起大棚蔬菜,許多人首先會想到山東菜、河南菜、安徽菜甚至河北菜,孰不知,如今市場上的許多大棚菜都是“山西產”。目前,全省冬春蔬菜本地菜自給率已可以達到55%。 
     
      據山西省農業廳蔬菜管理站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地處黃土高原東部,北緯34°34′—40°44′之間,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氣候條件非常獨特,光熱資源充沛,是最適合發展設施蔬菜的區域。 
     
      太原以南地區在冬季完全不加溫的情況下,日光溫室內即可生產茄果類喜溫蔬菜,配之大中小拱棚的發展,可建成我省最大的冬春蔬菜生產和供應基地。北部地區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在不同區域探索和發展適宜的設施栽培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設施蔬菜的塊狀結構,為進一步發展設施蔬菜奠定了基礎。 
     
      山西的大棚蔬菜不僅可以自給,還可以銷往周邊省市及南方市場,實現市場互補。 
     
      “一是夏秋茄果類、根莖類蔬菜在南方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二是延秋和越冬菜在西北市場具有明顯價格優勢,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三是冬春蔬菜由于上市時間的差異在京津市場有較大的市場空間。”省農業廳蔬菜管理站的技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氣候的過渡性差異,我省蔬菜生產與周邊蔬菜市場有明顯的季節與品種互補優勢。 
     
      當然,“大棚菜”、“溫室菜”或者“反季節蔬菜”只是老百姓的稱呼,準確的提法應該是設施蔬菜。而設施蔬菜正屬于設施農業的范疇。設施農業又包含設施栽培和飼養兩大類。蔬菜種植屬于設施栽培類。 
     
      省農業廳蔬菜管理站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常見的設施主要包括各類型玻璃溫室、連棟溫室、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小拱棚等等,所有進行農業生產的保護設施。“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設施,使傳統農業逐步擺脫自然的束縛,走向現代工廠化農業、環境安全型農業、無毒農業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農產品打破傳統農業的季節性,實現農產品的反季節上市,進一步滿足多元化、多層次消費需求的有效方法。” 
     
      在我省,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則是基于“蔬菜產業結構不合理,季節性供求矛盾突出”而考慮的。據了解,“十一五”期間,我省以冬季日光溫室及部分大中棚為主導的設施蔬菜生產僅能滿足市場需求的35%左右,六成多的冬春季蔬菜都需要從東部和南部的省外市場調入。 
     
      因此,發展設施蔬菜對于確保我省蔬菜市場全年穩定供應,特別是穩定冬春季蔬菜價格簡單和豐富城鄉居民的“菜籃子”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目前,我省常年栽培蔬菜達到近40余種,常年均衡供應能力增強,基本上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爛”。排名前10位的蔬菜主要是番茄、辣椒、大白菜、甘藍、大蔥、胡蘿卜、青椒、黃瓜、菜豆、西葫蘆,這10個品種蔬菜的面積、產量、產值分別占全省的63.2%,69.17%,62.79%。 
     
      百萬棚行動計劃 主推產業發展 
     
      發展設施蔬菜不僅可以穩定蔬菜價格,豐富市民們的“菜籃子”,還可以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成為菜農們的“錢袋子”。據了解,每畝日光溫室蔬菜純收入平均為2萬元,每畝大、中、小棚蔬菜純收入平均為5000元,設施蔬菜純收入往往是露地蔬菜的5—7倍,是糧食作物的10—20倍。 
     
      從1995年開始,山西設施蔬菜發展開始步入快車道,到2010年,全省設施蔬菜已由1995年的5萬畝增加到了99.1萬畝。 
     
      2010年11月,我省正式啟動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出臺措施鼓勵農民發展設施蔬菜。比如:每年安排2000萬元對設施蔬菜大縣實行獎補;對貸款新建造日光溫室實行一年期貼息;對設施蔬菜集中連片小區建設和集約化育苗場建設給予補助。 
     
      據統計,省級財政(含部分中央資金)每年用于設施蔬菜的資金都在1億元以上。同時,11個市、54個縣也出臺了專項扶持政策,市縣兩級財政每年用于設施蔬菜的獎補資金在10億元以上。 
     
      按照該計劃,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將新增設施蔬菜面積100萬畝(含食用菌),達到240萬畝;按照蔬菜標準園創建規范,建設200個蔬菜標準園;設施蔬菜集約化育苗推廣面積150萬畝,達到設施蔬菜面積的60%以上;農民年人均蔬菜純收入新增500元。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刺激下,大量社會資本涌入設施蔬菜產業。有數據統計,近4年來全省已有100億元以上的社會資金投入其中。目前,全省占地200畝以上的設施農業園區有903個,其中由社會資本投資的園區就有819個,投入資金在1000萬元以上的園區206個。 
     
      目前,全省設施蔬菜面積達到194.7萬畝,年均增加23.9萬畝。全省共有集約化育苗中心145家以上,年育苗株數約23億株,可供種植面積100萬余畝。全省共創建部、省級蔬菜標準園220個,其中部級蔬菜標準園60個,省級蔬菜標準園160個。 
     
      山西設施蔬菜產業布局正在由原來的點狀結構向板塊式、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出現了一批專業縣和專業村,設施蔬菜成為農民增收重要支柱之一。以前,我省設施蔬菜年畝純收入不到1萬元,現在則普遍達到2萬元以上。一些管理較好的園區,根據市場需求科學種植、合理安排茬口,大棚、溫室的棚年均收入在10萬元左右。榆次、太谷、新絳等縣區積極推進蔬菜規模化種植,設施蔬菜種植效益非常突出,農民年人均蔬菜純收入都在萬元左右。 
     
      此外,全省各市都建立了年成交量10萬噸以上的大中型批發市場,縣(市、區)及重點產區建設了不同層次的專業批發市場。現在共有各類蔬菜批發市交易市場達到1094個,年交易蔬菜5216.9萬噸;有蔬菜加工廠212個,年加工轉化鮮菜648萬噸;蔬菜產業協會共擁有各類協會組織3597個,蔬菜運銷戶和經紀人成為蔬菜流通的主力軍。設施蔬菜產業已成我省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致富的優勢產業。 
     
      數量規模增長迅猛 機制體系亟待優化 
     
      在今年的全省兩會上,民建山西省委“發展設施蔬菜,助推農民增收”的提案,在充分肯定設施農業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及時指出了當前發展設施蔬菜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比如:規模經營散,機制需創優;規模在增加,效益還不佳;結構不規范、布局不合理;品種推廣低,栽培技術差;配套技術缺,研究待加強;體系不健全,市場未建立等等。 
     
      2014年,山西省農業廳蔬菜管理站也對全省設施蔬菜產業進行了走訪調研,也發現了諸如蔬菜設施設計、建造不規范、不科學,社會資金投資前期調查不夠,重數量、輕質量,重建設、輕管理,錯把經驗當技術,技術推廣人才的缺乏等諸多問題等問題。 
     
      如何提升園區效益,確保設施農業快速有序發展?省農業廳蔬菜管理站通過科學調研指出,在繼續大力推進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晉中盆地設施農業示范工程實施的同時,重點集成推廣高效、節能、安全、輕簡、可持續生產等技術模式,提高設施蔬菜生產水平,還要加大推進標準園創建與管理力度。一方面推進由“園”到“區”、由產到銷的拓展。在產業基礎好、區域優勢突出、品牌影響大的優勢蔬菜基地,選建一批規模大、帶動作用強的標準園。另一方面推行農超、農社等直供直銷,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按照特色化、規模化、品牌化的開發原則,加大對具有一定產業基礎、市場前景廣闊的特色產品的開發力度。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