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養的這些雞肯定好吃,又好賣,它們可都是‘山珍野味’,住在山上,吃的是草和蟲,喝的是山泉水,價格實惠,正宗土雞。”土雞養殖戶包昌勝和雞販侃侃而談,來鳳雞販一次就訂購了200只土雞。時近年關,每天都有龍山、來鳳的雞販前來選購,按照市場行情,春節期間2000多只雞會一售而空,估計純收入四萬多元,包昌勝臉上掩不住豐收的愉悅。
2014年6月的一天,一直從事百合種植的包昌勝看到百合市場疲軟,想改行發展養殖業,與筆者談起土雞養殖計劃,尋求相關技術咨詢。在得到一些指導性意見,通過考查選址,便在三元鄉一小山坡上架起的雞舍,購買土雞苗2000多羽,開始了土雞養殖之路。
包昌勝是一個敢想敢干、勤勞好學的漢子。在石羔鎮和三元鄉畜牧技術指導員的指導下,積極采納技術指導的意見,堅持科學、綠色、天然無污染的養殖理念;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為防止公雞愛斗的惡性,給公雞戴上眼鏡,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開展免疫接種和消毒滅源;采用了生態放養,自由補飼玉米、谷糠、糧食等五谷雜糧飼養方式,不使用任何飼料和添加劑,別人的養殖三個多月就出售了,他卻堅持飼養6個月以上才出售。還教會他在網上訂購生產資料、定制包裝盒,并利用微信、QQ等信息平臺幫他打開銷售通道。
說起養土雞,包昌勝喜上眉梢,2000多只雞像一支大部隊,他自己像指導官,早上雞鳴小山,像一個大合唱團,聲音洪亮,熱鬧非凡,爭先恐后奔向田間,時而追逐打鬧,時而滿山撒歡,尋食覓友,時而爭艷斗狠;傍晚日落西山,結伴歸巢。在田間種是黑麥草,萵菜等營養豐富、多汁的牧草,既是雞群的游樂場又是覓食場,雞群色彩艷麗,體態緊湊健壯、活潑好斗,雞肉色澤暗紅、味美湯鮮。
初嘗養殖帶來良好經濟效益的包昌勝表示,有石羔和三元技術員的指導,解決了他的養殖技術之憂,2015年愿意成為養殖科技示范戶,逐步加大養殖規模,分批飼養,立足草山荒坡資源優勢,種植葡萄、花椒等經濟樹,實現種養結合、發展生態循環養殖,促進生態良性循環,達到生態環境與經濟效益的雙嬴。還要帶動周邊的老百姓一起養殖致富,擴大養殖量,打造生態綠色土雞品牌,常年可有商品雞出售,讓大家的錢袋子都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