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皮能做阿膠,收的人很多,價格出的也不錯,驢肉溫補,不分季節;驢骨頭又能做中藥又能做骨粉,全身都是寶。”3月1日,馬紅池神采飛揚的向筆者介紹驢肉的優點。在他的驢圈里,幾十頭大小不一的驢,有的在埋頭吃草,有的在悠閑的曬太陽。
三年前偶然的一個機會了解到內地一些地方的農民依靠養毛驢富裕起來后,疆內專業養殖又較少。經過深思熟慮,他籌集資金引進50多頭驢進行試養。
今年馬紅池依靠托團工會發展庭院經濟的優惠貸款政策,飼養了二十多頭驢,他懂技術,善管理,他的驢個個長得膘肥體壯,馬紅池不僅踏實肯干,而且頭腦靈活,平時就愛搜集各類種養殖信息。
馬紅池告訴筆者,雖說養驢和其它養殖相比,驢的養殖周期長,產崽量少,但是毛驢適應性強,粗飼喂養方便,1公斤驢肉可以賣到50元,一張驢皮可以賣300元左右,市場發展空間很大。所以這原本只能給農民干活、當交通工具的毛驢,成了自己的“致富驢。
四團七連職工馬紅池介紹說:“除了成本一個驢崽子它的利潤大概在一千塊多一點左右,喂驢比較簡單,效益不錯,以后我估計會更好。
馬紅池的養驢給連里開辟出一條新的致富路,有很多人都躍躍欲試,準備跟馬紅池養驢。“我們連隊下一步就計劃成立紅池養驢合作社,讓馬紅池帶著更多的職工來,投入養驢中,以此促進職工多遠增收”四團七連連長劉新說。
現在,四團畜牧業呈現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基地化特點。年末,四團完成牲畜存欄6萬頭只(其中,存欄羊4.6萬只、牛4600頭、生豬3000頭),完成師市計劃任務的100.3%;牲畜出欄29460頭只,完成師市計劃任務的100.2%,畜牧業總產值達到80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5%以上。四團畜牧業呈現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基地化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