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春節后,記者走進新盈鎮深海養殖基地了解到,新盈深海養殖基地水產養殖效益有所提高。新盈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已興辦10多家養殖合作社,李海是豐海產養殖合作社的社長,也是新盈比較有規模網箱的養殖戶,有著20多年的水產養殖經驗。今年春節至今,他的養殖場收益頗豐。
雖然元宵節已經過去,但李海一刻都閑不下來。僅從春節至元宵節,他的漁場就賣了數千斤海魚。
每年年底水產品價格都普遍上漲,但像今年這么緊缺的,李海還是頭一回遇見。在他的漁場里,石斑魚每斤由原來的100元賣到130元、紅斑魚從200元賣到250元,甚至連平時售價每斤10元的百花魚,如今也漲到了20元。
李海介紹說,因受海洋捕撈產量減少的影響,去年入冬以來市場上的養殖活鮮廣受青睞,價格也一度看漲,而作為活鮮重要來源的水產養殖業,今年收獲頗豐。
每晚7時許,李海都會打開電視,收看天氣預報。“去年的‘海鷗’臺風,至今還記憶深刻,想想都后怕。”李海的愛人告訴記者,當時臺風在臨高登陸,李海養在幾公里海域的大網箱魚排有一些已被刮走,里面的魚苗一條不剩,共損失了數十萬元。
無論是春季還是冬季,每一年的時間里,李海每天除了準時收看天氣預報外,還要與一些出海的漁船主通電話,掌握海上的風浪情況。“每次臺風來時,我們都提心吊膽的,因為臺風可能使我們血本無歸。”
“要引入保險機制,為漁民們留下復產的本錢和希望。”新盈漁業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縣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廣升降式網箱養殖,利用資金補貼的方式,為養殖戶規避各種養殖風險。
去年農歷8月份,李海與朋友合股養蝦蟹,結果僅僅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投資的3萬元資金就回本了。
“朋友懂得養殖技術,跟他們合股,風險會小很多。”李海說,現在漁場里的魚貨總價值有好幾百萬元,但單品種或少品種養殖無法拓寬養殖渠道和銷路,特別是隨著碼頭的居民越來越多,海岸邊的海水逐步被淡水滲入,對淺海養殖水質更換不利。今年,他將嘗試在深還安置大型網箱,放開網箱窄小的限制,養出10斤的魚。李海的愿望就是加入投入深海網箱養殖,這也必須投入百萬元引進新設備、新技術。
再過2個月,李海又要進魚苗了。李海樂觀估計,照目前情況發展,來年又是一個豐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