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養的這些羊叫巴美,這個品種的羊不計算雙羔及兩年三產的收益,僅以肉毛兩產的收入計算,每只羊最少要比普通品種多二、三百元以上。”3月10日,吉木薩爾縣大有鎮鑫茂養殖基地負責人馬續東喜不自禁。
據馬續東介紹,他從2011年開始,在吉木薩爾縣大力推廣品種改良政策的扶持下,引進了陶賽特和薩福克等肉羊品種,并開始擴大養殖,取得了良好的收益,2014年初,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內蒙古巴彥淖爾地區經過十幾、二十年的培育之后培育出了德美系的一種新品種肉羊叫巴美,這種肉羊不僅具有原有德美品種高產肉的特點,而且它特別耐粗飼,一胎多羔,是個肉毛兼育型的細毛羊品種。在經過仔細考察后,他從內蒙古引進了250只巴美羊,現在他所養殖的巴美羊已受到了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
據了解,大有鎮通過重點推進規模養殖小區建設和品種改良,不斷提高畜牧業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初步形成了以草畜聯營合作社為龍頭,以肉牛肉羊產業為主導,奶牛、蛋雞養殖為常規,再加上養兔、牦牛等特色養殖的畜牧業發展格局,增強了畜牧業在農村經濟中的支撐地位,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基礎。
大有鎮副鎮長卡哈爾曼告訴記者:大有鎮2014年畜牧存欄達到58000多,其中牛7000多,羊50000多,集中養殖小區有8個,我們主要是肉牛改良和肉羊改良為著手,截止目前肉羊改良達到80000只以上,肉牛到2000多頭以上,畜牧業收入在全鎮農牧民人均收入中比重占到50%以上,我鎮計劃今年在14年的基礎上,使牲畜存欄達到68000頭(只)以上,畜牧業收入占到人均總收入的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