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產業的春天究竟在哪里?這是3月8日,在山西省豬業協會舉辦的全省生豬產業新常態發展創新研討會上,與會者一致關注并熱烈探討的核心議題。
來自全省各地的養豬大戶代表、專家、畜牧官員就山西生豬產業的現狀、全國生豬生產的形勢、今年及未來幾年產業走勢,進行了認真分析和研判,見仁見智,各抒己見。
冬天仍在持續
2014年,對于生豬產業來說是個“冬天”,生豬價格持續低位徘徊,使得不少養殖戶出現經營虧損,陷入難以為繼的困境,更讓業內人士飽嘗了“嚴冬”的滋味。研討會上,長治市養豬大戶張先生的話可謂幽默中帶著苦澀。他說,今天在這里還能見到各位朋友,真的很高興,最起碼說明大家在嚴冬里依然挺立著,沒有倒下,沒有被淘汰出局。我真的擔心下一次會議時見不到哪一位,真心期盼著我們能夠盡快度過這個冬天,早日迎來春天……
誰不期盼春天啊,但是從現在的形勢分析,寒冷的“冬天”還將持續,而且很難估計什么時候才能離去。就2015年來說,說不定比2014年還要寒冷。山西威科飼料科技公司老總趙瑞峰作出了這樣的判斷,而他的預測也得到了與會者的認同。
大家認為,生豬生產供大于求的格局沒有改變。過去大家講“豬周期”,是因為小養殖戶隨著豬價的市場波動,賺錢時一哄而上,賠錢時關門大吉。現在小養殖戶少了,規模養殖戶多了,特別是日漸興起的大型養殖企業,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強,他們不但看重經營利潤,更看重市場份額,雖然身處嚴冬,但也不會輕易減產,所以在短時間內要使供大于求的局面反轉,幾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個原因,豬肉的消費量在下降的格局也沒有改變。過去海鮮和其他肉類短缺,使得豬肉占居民肉類消費的比重在70%以上,而現在肉類品種的多元化和海鮮產品的增多,造成豬肉的占比僅為60%以上,且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以太原市為例,2015年春節市民的海鮮消費量比上一年翻了一番。
急需抱團取暖
沒有倒閉的行業,只有倒閉的企業。在嚴寒的冬天里,首先倒下去的必定是“御寒”能力差的養殖戶。平定縣養豬大戶王連廷認為,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各個養殖戶要借助省“豬業”協會這個平臺,通過協會聯合起來,抱團取暖度過嚴冬。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與會者的熱烈回應。生豬養殖處在整個產業鏈條的中間,上游是飼料加工企業,下游是屠宰加工企業,現在上下游企業都在向中間擠壓,爭取更大的利潤空間,使得養殖戶遭受兩面夾攻,在夾縫中求生存。為此,參會者希望山西省豬業協會能夠把養豬戶聯合起來,在飼料采購、藥品采購、生豬銷售、品牌創建等多個方面發揮相互抱團,互相溫暖的作用。
養殖大戶孫勇建議,協會可以為會員統一采購飼料,采購藥品,這樣作為一個超大規模的用戶,在市場上是有話語權的,能夠為養殖戶爭取到一定的價格利益,能夠幫助養殖戶降低一些養殖成本。
太谷縣豬業協會會長張保平說,現在不管是多大規模的養殖戶,面對屠宰企業都是沒有議價權的,確實也沒有那個能力。但是如果協會將山西的生豬銷售統一起來,那就有能力與對方談談價錢了。再說創建品牌,也是聯合起來有力量,大家與其各自創品牌成本高、效益差,那就不如共同做一個品牌,以低成本換高效益。
“春天”需要創造
什么是新常態?對于生豬養殖業來說,新常態就是整個行業已告別了“豬周期”時代,也再不會讓養殖戶虧本一年之后,翻過手來就狠賺一年,靠運氣來養豬了。這是第一層意思。第二層意思就是,生豬養殖業已告別了高利潤時代,進入到一個微利時代。山西省生豬產業界權威學者,山西農業大學李步高教授提出這樣的觀點。他認為,如果把高利潤看成是生豬產業春天的話,那么這樣的春天恐怕是等不來了。新常態下的春天,是提高產業素質,靠做強產業來賺錢。從這個意義上講,生豬產業的春天不能坐等,而是要靠業內人士的努力來創造。
太谷縣豬業協會會長張保平對這個觀點大為贊同。他舉例說,在這次嚴冬中首先倒下去的不是規模小的養殖戶,而是自身素質不強的養殖戶。山西長榮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姚軍也認為,養殖戶苦練內功,自挖潛力,從生產、管理、技術等各方面提高本領,降低成本,努力做強十分重要。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一個養殖戶的做強甚至比做大更有意義,更有利于生存和發展。
省畜禽繁育工作站站長張樹方說,為了度過嚴冬,并創造生豬產業的春天,我省養殖戶一定要努力解決當前生豬產業素質偏低的問題,解決低效率導致的低產出問題。途徑就是通過轉變發展方式,提高標準化、集約化、科學化水平,形成以科技進步為主的內涵式增長模式,盡快實現由傳統數量型增長向數量、質量和效益并重的方向轉變。他舉例具體說明,我省現在生豬飼養料肉比和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每公斤增重多用飼料1斤左右。母豬年產斷奶仔豬比國外先進水平少10頭以上。這就是差距,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他還提醒養殖戶,“晉汾白豬”是我省自己的良種,也是今年被國家農業部列入重點推廣的優良品種,我省的養殖戶一定要抓住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機遇,以特色強素質。只有這樣,大家才有能力擺脫嚴冬的圍困,靠自己創造生豬產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