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些天,李成軍從早上7點開始采茶,要忙到下午6點才收工,但他并沒忘記在自家茶園試驗有機肥的“大事”。
保證茶葉品質
就抓住了蒲江茶品牌的核心
自從3月7日,李成軍在自家2畝茶園里,仔細地挖溝填埋有機肥后,他每天都要去這兩畝茶園,抓起泥土捏捏,用干茶枝撥弄茶樹旁的土壤,“還要等一段時間,有了菌絲,就算試驗成功。”有機肥的投入,讓土壤開始變得松散,這讓李成軍覺得這件事沒白干。他決定今年秋季還要繼續施用有機肥。據悉,今年成佳的茶葉將有1萬畝納入全縣3萬畝耕地質量提升項目中。
改良土壤,來自于對茶葉品質的提升需求,茶葉好壞決定了茶農的長期可持續的收入。這對于成佳茶農而言,是不言自明的事。早在2009年,蒲江就在全國首創了“茶園托管經營”和“統防統治”管理模式,建立起茶農、合作社、龍頭企業合作多贏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蒲江茶業走出了一條“基地規模化、種植標準化、加工集群化”的特色發展之路,蒲江縣農發局負責人余家洪認為,歸根結底就是抓源頭建設,保證茶葉品質,才讓蒲江成佳逐步具備了中國高端綠茶生產基地的條件。
目前,蒲江縣15萬畝投產的茶葉,有一半多取得無公害、綠色、有機、GAP認證,茶葉良種優質率達99%,這也造就了“蒲江雀舌”從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一步步成為全國區域公共品牌百強,品牌價值飆升至逾14億元。
依托這一品牌,過去知曉度不高的小鎮,開始落戶現代服務產業項目,鄉鎮向小城市建設邁進,農村則成為鄉村旅游的熱點。
塑造節會品牌
讓茶文化豐富品牌內涵
四屆采茶節,讓外界認識蒲江,認識成佳。從2010年起,蒲江被確定為“中國采茶節”永久舉辦地。
參加過三屆采茶節的浙江茶商劉先生,從最開始的慕名而來,到如今年年春茶季都會如約而至,收春茶、逛茶園,“越來越喜歡這里,每年收茶也是旅游。”其實讓劉先生喜愛上成佳的,并不僅僅是優美的生態環境,從第一屆中國采茶節開始,業界“東有西湖龍井,西有蒲江雀舌”的說法就在逐漸蔓延,采茶節也在成長為中國茶界知名節會品牌,而蒲江雀舌的品牌也隨著節會品牌,共同成長。這才是吸引像劉先生這樣的外地茶商,逐漸重視到向這里靠攏的關鍵因素。
目前,成佳正在立足茶文化資源的打造,承接一些重大項目,深度挖掘和傳承茶文化。集精品度假和養老休閑于一體的川茶新村產業園,不日就將上馬建設。投資8億的萬畝茶園旅游地產項目,也將啟動規劃。未來的成佳茶鄉向我們展示的是這樣一幅畫卷:茶農生活生產如同在一個茶文化公園,游客在茶文化主題酒店莊園內,親手采茶、制茶、貯藏;參加各類茶文化儀式;體驗茶園SPA、茶園健身和茶山有機美食。
茶文化的有機導入,在使茶葉品牌內涵更豐富的同時,促進著茶產業提質升級。
打造茶鄉品牌
延展茶產業效益
成雅高速成佳出口,“中國綠茶之鄉”的廣告牌引人注目。成佳鎮定位為以發展高端茶業、傳承傳播茶文化的特色城鎮,按照“茶城一體”理念,對全鎮進行全域規劃。整個規劃凸出以茶為核心,集群發展茶葉加工,形成現代茶業生產加工中心和商貿物流中心。成佳新城鎮建設的依托載體—西部茶都項目(一期),已經有近100家茶葉客商入駐。
未來的西部茶都將是川西南設施最完善、交易最便捷的專業市場,而且有川茶文化博物館、美食街、大型購物中心、高檔茶文化旅游酒店,成佳鎮有關負責人說,這不僅是蒲江著力于構建茶產業高地的重要抓手,而且項目的建成將聚集大量商氣、人氣,形成產業配套、城市配套一舉多得的新城生活配套。
發展鄉村旅游是產業互動、延伸產業效益的有效方法。目前,蒲江引進保利石象湖國際鄉村俱樂部項目,打造高端旅游休閑基地,吸引社會資金建成茶馬世家、茗苑會所等投資上千萬的茶文化休閑會所和鄉村酒店4家;“蒲江雀舌”綠茶公園核心景區建設水平全面提升,獲批“成佳茶鄉”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在鄉村旅游全面提檔升級的同時,茶農的農家樂也在主動提升設施,升級為鄉村酒店。如今,在成佳,你不僅能享受高端的休閑度假,而且能體驗茶鄉原生態的鄉村旅游,茶鄉的品牌正在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