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惠民計劃項目“三臺縣涪城麥冬集成技術推廣與應用科技惠民工程”于2013年11月經批準立項。四川省科技廳、三臺縣人民政府以實施惠民項目為契機,積極打造川麥冬大品種,初見成效。
一是支持組建了川麥冬產業發展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打造麥冬產業發展技術鏈、創新鏈。積極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以麥冬為原料的中成藥大品種二次開發,麥冬新食品原料申報研究等相關科技工作,促進麥冬產業科技創新。
二是摸清了產區實際科技需求。項目組對產區14個鄉鎮,深入開展麥冬全產業鏈情況、麥冬種植水平、加工工藝現狀、收儲管理、市場需求等問題調研,明確了麥冬產業在各個產業鏈環節不同的科技需求,為有針對性地解決麥冬各個環節安全問題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是加強技術推廣。在項目實施中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切實將適用技術推廣到最需要的地方。項目組集成涪城麥冬GAP規范化栽培技術、涪城麥冬綠色加工標準操作規程、涪城麥冬無害化管理技術(生態有機肥使用技術和配方施肥技術)等多項技術成果,請成都中醫藥大學,北大藥學院、西南交大藥學院教授對麥冬全產業鏈技術培訓12期,每期兩天,已培訓7期,使10余萬人受益;有效地解決了農戶對GAP規范化關鍵技術需求,強化規范農戶標準化種植和加工。
四是建成麥冬檢驗檢測中心和倉儲中心。每年可實現麥冬檢驗檢測3000批次,為麥冬建立市場準入機制提供了基礎,同時倉儲的建立,可有效的保障麥冬無害化儲藏,常溫庫和氣調庫共儲藏麥冬4000噸,有效解決了麥冬淡旺季銷售問題,提高了農戶收入。
五是建立信息平臺。目前已建立麥冬信息平臺,可為農戶、營銷戶提供麥冬價格信息,惠及民眾20萬人。
目前通過項目實施,已集成麥冬種植、加工、營銷先進成果,在三臺縣麥冬產區逐步建立起涵蓋麥冬全產業鏈標準化種植、加工及產業延伸的鏈條,初步實現了惠民計劃“發展產業、農民增收、改善民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