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翠巒區,是個風景如畫的地方,這里有被譽為世界第一的黑木耳產業基地。3月18日,翠巒區生態工業示范基地黑木耳產業園內人來人往,招商部部長馬德平告訴記者,招商引資來的黑尊木耳液態菌種成品菌包生產線項目當天正式投產,"這個黑木耳產業項目規模和技術水平,世界第一。"馬德平自豪地說。
伊春湯旺河林場職工胡慶國是生產黑木耳的老把式,當日和企業簽訂了15萬袋菌包合同,每個菌包1.7元。雖然比自己加工的每個菌包貴兩三毛錢,但他說企業生產的菌包"把握",不像自己生產的菌包經常"鬧病"。
記者在黑尊黑木耳新技術產業園區內看到,綜合生產車間、菌包培養車間、辦公樓、職工宿舍、動力車間、車庫等一棟棟標準化基礎設施整齊有序,最吸引人眼球的要數位于園區中心位置的三個面積同為7000平方米的鋼架結構廠房,如鋼鐵巨人般一字排列開來。左右兩翼的兩個"巨人"為菌包培養車間,處在中間的為綜合生產車間,是"巨輪"的核心動力所在,這里有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黑木耳制種設備,每日生產菌包12萬袋。
據園區總經理劉振介紹,園區總體規劃占地面積24.3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5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3億元,完成辦公樓、職工宿舍、供暖車間、車庫、培養車間、綜合生產車間等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的基礎設施建設,生產線全部安裝到位,生物制種已投入運營。投產后將形成年產黑木耳二級菌種2000萬包,三級菌種5000萬包,黑木耳年加工5000噸的產能規模。其中黑木耳二級菌種覆蓋伊春地區100%,占全省50%,占全國20%。黑尊企業研發團隊精心篩選培育出了符合伊春地區環境特點的黑尊小興安嶺1號、2號菌種,并與新青、翠巒、烏馬河、嘉蔭、金山屯、湯旺河、南岔、朗鄉等17個區(局)簽訂了650萬包三級菌包訂購合同。
翠巒區區長楊國利說,伊春林區停止商業性采伐后,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大批產業工人急需轉崗,黑木耳產業化項目為林區轉型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可將黑木耳栽培戶從過去一家一戶作坊式的生產模式中解放出來,實現規模生產。
作為林業經濟林中發展的重要平臺,伊春生態工業示范基地已有55戶企業入駐,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創業孵化基地,重點發展森林食品、山野果酒及飲料、林都北藥、綠色能源、高端產品及機械制造、木材精深加工六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