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區五間鎮新建村村民喻安鋼,“一不小心”就當上了老板。他所種植的7畝食用菌,從去年9月到今年3月底,已獲得純收入10多萬元。
在近兩年間,五間鎮的新建和景圣兩個村里,像喻安鋼這樣種植食用菌的“小老板”有200多個。
而這200多個“小老板”,都是龍頭企業——永川洪欣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帶出來的。
轉行投資種食用菌
“我以前在永川城里做化工產品生意,無意間轉行種上了食用菌”,3月30日,正在食用菌生產車間里忙活的洪欣食用菌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洪江說,“我姐姐在福建種食用菌,姐夫在一家食用菌工廠里當技術員。2011年,我到姐姐家玩時,見到工廠化種植食用菌效益不錯,就萌發了投資種菌的念頭。”
當年底,黃洪江就到五間鎮的新建村,從農民手中流轉了50畝地,開始用工廠化生產的方式,種植茶樹菇。首批雖然只種了20畝,但在半年多的采收期內,就獲得了利潤130多萬元。
“能進一步發展為龍頭企業,也是一個偶然。”他說,“那是2012年的一天,永川區農委主任下鄉路過這里,順便進來看看,被我這種工廠化種植食用菌的方式吸引,當場就鼓勵我把這一產業做大,并帶動周邊的農民也來種。”
于是,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黃洪江開始擴大規模,被區里培育成食用菌種植的一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用先進技術把產業做大
3月30日,洪欣食用菌公司的生產車間里,正在安裝自動化制作菌包、接種等先進設備,公司最近新投入300多萬元購進了這批設備。
“這批設備投用后,將使生產食用菌前端的菌包制作、接菌種等流程,全部實現機械化操作,可節省80多個勞動力。”黃洪江說。
先進的種植技術和機械化操作,使洪欣公司迅速地做大。據介紹,目前公司的規模已擴大到流轉土地500畝,投入4500余萬元,形成了從菌包制作到工廠化種植生產、市場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條,具備了年產值可達6000萬元以上的產能。在這條產業鏈上,僅長期在公司里務工的周邊農民,就有120多人。
黃洪江介紹,2014年,公司實現的銷售額達到了3300多萬元,利潤達296萬元。
“根據市場需求,公司還將投入2000余萬元,在流轉的500余畝土地上擴大產能,再過兩年,將實現1億元的年產值。”黃洪江說。
跟著“龍頭”有保障有錢賺
洪欣公司還利用自己的技術和市場,帶動周邊的新建、景圣兩個村的農民共同發展。
公司采取車間生產的方式,讓每一戶從事種植的農民,利用自己的承包地或流轉土地來種植,建小型食用菌種植場。其菌包由“龍頭”統一提供,技術由“龍頭”統一指導,產品由“龍頭”統一銷售。
“目前,我們已經用這一方式,帶動周邊200多戶農民建起小型食用菌種植場。”黃洪江說,這些小型種植場,少的每年純收入有五六萬元,多的有20余萬元。而這樣的小“老板”,有種植技術保障,沒有市場風險,保證能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