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河水靜靜地流淌,成群的魚在枯樹中穿梭覓食,沙洲上幾只鵝在梳理羽毛。這是近日記者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毛感鄉南好村看到的一幕。
據悉,就在3年前,村民還經常在河里炸魚、毒魚或電魚,河里偶爾還會漂浮死豬等禽畜。3年多的休養,讓途經南好村的這條河生態逐步恢復。
地處我省中部山區的保亭,是海南的生態核心區,毛感鄉是保亭飲用水源地,生態保護顯得尤為重要。在毛感鄉政府以及各村組織的引導下,這里的百姓扛起了保護生態的擔當。
據了解,在毛感鄉,分布著多條河流,河邊的村莊禁止村民隨意下河捕魚,不允許村民將垃圾丟進河中。毛感鄉南好村從2012年起,開始禁止村民下河捕魚,村規民約第二十二條規定,“禁止在村內河流水庫偷魚、炸魚、電魚、毒魚,如有違者按魚每斤市場價格的10倍罰款。”
“我們村這條河流直接與水庫相連,3年前,村民隨心所欲,電魚、毒魚,對河流造成破壞。為保護河流生態,打造潔凈的水源地,從2012年起,在一些河段禁止捕魚,這才有今天魚蝦成群的景象。每當遇到村里有紅白喜事,或者重大節日,我們才讓村民一起下河捕魚。”南好村委會主任石長專告訴記者,每次捕回來的魚,按戶頭進行分配,每年還會適當投放一些魚苗。
“那些在覓食中偶爾翻白肚的就是石鯪魚,這種魚對水質要求很高,在受污染的水里就無法存活。”石長專說,在他家旁邊的水潭,去年年底一次抓了200多斤魚,草魚、鯉魚、羅非魚等魚種都有。
除了保護好水源和河流生態,毛感鄉對森林資源保護也十分重視,護林員經常巡山,不讓村民上山砍樹、捕獵。
“毛感鄉大面積種植四棱豆,以前要搭豆架,村民基本都上山砍竹子,現在為了保護生態,不少竹子豆架用鋼管代替。”縣委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他們還給毛感鄉一村莊扶持6000根鋼管,用于搭建四棱豆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