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輿縣西洋店鎮賈營村農家小伙代建成,投資60萬元,建起了中華鱘養殖場,一年銷售成品魚三四萬斤,凈收入30多萬元,成為當地水產養殖的“新星”。
5月3日,記者走進代建成位于賈營村賈東自然村的養殖場。在一個個大約有60平方米的水池內,成群的鱘魚在不停的游動。
說起代建成,當地村民稱贊他是村里為數不多敢想敢干的好后生,1981年出生的他在初中畢業后去浙江進廠打過工,還買過客車來往浙豫之間跑客運。
偶然間,去山東出差的他在當地農貿市場轉悠時發現,中華鱘的銷售行情非常好,他突然萌發了回家鄉養殖中華鱘的想法。
年輕無畏,說干就干。代建成一邊建場,一邊去山東濰坊學習中華鱘養殖技術。2010年秋天,他花了10萬元從濰坊一次性購買了2萬條魚苗開始了自己的養魚之路。
然而代建成的養魚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首批魚苗因為質量不是很高,又加上他對長途運魚苗和養魚都沒有經驗,最后魚苗的成活率僅為50%,全部銷售后一算倒賠了5萬多元。這次損失讓剛剛踏入此行的代建成心有余悸,然而他并沒有放棄。接下來的日子里,代建成常常找前輩學習并上網查詢資料,有時候還去參加培訓,加上自己在實踐中慢慢領悟,現在養殖中華鱘已經不在話下了。他說:“現在我對魚病害的把握基本能達90%,每批苗的最終成活率可以高達97%。”
因為中華鱘供不應求,他只能把每個池子的養殖密度安排到最大。現在妻子主要在家負責鱘魚的養殖,他則是經常外出考察市場,負責銷售。一年畝產值約15萬元,效益非常可觀。代建成說,他計劃今年年底繼續擴大養殖場規模,并打算發展鱘魚養殖合作社,讓更多的鄉親和他一起實現養殖鱘魚致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