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四川:農機開進旱坡地 打破勞力“天花板”

       日期:2015-05-1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5    評論:0    

      勞動力外出呼喚新型兩熟制

      據省農科院研究員劉永紅介紹,旱坡地占四川耕地的70%以上,是全省農業用地的主體。上世紀80年代以前,旱坡地多是“玉米—小麥”兩熟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后,由于家家戶戶開始養豬,對飼料的需求急劇攀升,“麥—玉—薯”三熟間套作模式因此得到大面積應用。

      隨著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三熟制這種勞動密集型的農作模式弊端越來越突出,急需新的農作模式,打破傳統農業勞力成本高居不下的“天花板”。在此情況下,省農科院于2010年圍繞“提高丘區農業機械化水平”,啟動了旱地“油菜—夏播玉米”、“小麥—夏播玉米”新型兩熟凈作農作模式的研究。

      改制要克服的困難很多,首先是機械的創新改良。如何讓機械開進旱坡地,達到省力高效的目的?省農科院與農機公司,針對丘區耕作特點和農藝需求,共同研發、攻克難題,補齊了四川農機種類、功能、適應性上的短板。此外,配套技術也很重要。“全省90%以上的玉米是3月底4月初、在小麥還未收的時候套種。改制之后,玉米在5月底6月初才播種,此時的高溫對玉米苗期生長很不利,會導致莖稈瘋長,卻不強壯、易倒伏。”劉永紅介紹說,為此,需要從品種、播種、栽培等方面完善。

      全程機械化綜合效益翻倍

      5月12日,省農科院在簡陽市玉成鄉召開的旱地新型兩熟生產模式現場會。現場會上,農機手楊林波以玉米為例測算,機播1畝地僅半小時,是人工效率的12倍,減少勞力成本200元;每畝能節省種子和肥料成本15至26元,增產達10%左右。

      “油菜—玉米周年純收益達到785.4元,比三熟的模式增加近1倍。雖然少種了一季紅薯,但農業綜合效益翻倍。通過秸稈還田,也有助于培肥地力和農作物抗旱,一舉多得。”劉永紅評價道。

      “從勞動密集型到機械、技術密集型,是現代農業的大趨勢,下一步的推廣還有待土地流轉進一步成熟。”樂至縣農業局工作人員方正以為,現在兩熟凈作模式推廣較好的三臺和簡陽,都是地塊條件不錯、土地流轉相對集中的地方。只有規模化種植的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才更有動力購買機具、平整地塊、積極適應新發展。

      對此,劉永紅表示,將繼續解決適配品種少、水肥效率低、農機作業不穩定等問題,爭取改制一塊、成功一塊。通過確保收益、提升綜合性價比,激發農民改制意愿,強化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從而提升我省旱地糧油綜合生產能力。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