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木壘縣烏孜別克族鄉南溝村的農田上,牧民們說著、笑著,臉上洋溢著幸福快樂的笑容。
“我們的土地撂荒了幾年了,在工作組的建議下,今年把土地承包了出去,現在不僅能拿到土地承包費,還可以在自家土地上打工,這樣我家今年能在這塊土地上收入5000元以上,比自己種地掙得多多了。”南溝村村民加米拉樂呵呵地說,自從工作組倡導土地流轉方式,將“荒地”變“寶地”,她將家中20畝地承包給了新青黑枸杞種植專業合作社開發經營,并利用空閑時間去給合作社打短工,收租打工掙雙份錢。
據了解,南溝村共有牧民347戶,1512人,由于土地貧瘠水土矛盾突出、牧民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等因素制約,2014年人均收入剛剛過萬,是全州最后5個人均收入過萬元的村之一。南溝村種植業基礎較薄弱,許多牧民缺技術少資金,土地改良不到位,村上2000畝連片土地撂荒兩年,無人管理,也根本沒有收入。
2015年初,木壘縣黨委、政府積極協調為南溝村引進了青海的一家開發有限公司,考慮到南溝村耕種條件,最終選擇了耐干旱、適應鹽堿地生長、抗病害能力強的經濟作物—黑枸杞,作為公司投資項目,并成立了新青黑枸杞種植專業合作社。考慮到資金投入和成本收回、土地管理等問題,縣、鄉黨委政府與投資公司反復商議,最終決定以前三年每畝130元、第四年起每年增加10%的價格將土地承包給這家合作社,統一承包周期為十年。
這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工作組入住后,發現不斷有牧民來訪反映土地承包的問題,經調查才知道,大多數牧民愿意將土地向外承包,但也有一些牧民,由于對這個外來的投資公司不信任,不愿將土地向外承包,怕他們會拖欠承包費。
找到癥結后,工作組與鄉黨委政府分管領導、村兩委班子、企業代表共同商議,并與合作社達成協議,在黑枸杞種植過程中,優先使用南溝村勞動力,以確保牧民雙重收益。今年在4月10日,南溝村2000畝土地流轉簽約了,87戶牧民全部與新青黑枸杞種植專業合作社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