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最近肉雞成品價格低迷,而國內肉食毛雞的價格也是在今年春節過后就出現了持續的下滑,這對養殖戶、銷售商戶和企業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從前期養殖戶的上苗情況來看,可能在五月下旬以后,整體的毛雞出欄量有一定的縮減。
最近肉雞成品價格低迷,而國內肉食毛雞的價格也是在今年春節過后就出現了持續的下滑,這對養殖戶、銷售商戶和企業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各地出欄毛雞一斤才3元多一點,前兩天在濱州一些地方,棚前價格甚至一斤跌破了3元。這價格,不用說,商品雞養殖環節只有賠錢的份了!可是,賠錢的不止養殖環節,整個肉雞產業鏈上,也幾乎都在賠。
據有關信息,第一季度,以種雞業務為主的益生股份虧損6335萬元,以雞苗與雞肉業務為主的民和股份虧損4177萬元,而主營業務為雞肉產品的一體化養殖圣農發展更是巨虧1.95億元。賺錢的只有華英農業和仙壇股份,可也賺得了了——前者盈利1348萬元,后者200多萬元。
由此,業內有人想起了兩年前也就是2013年春天禽流感“肆虐”的日子,感嘆“行情甚至不如當年”。從前期養殖戶的上苗情況來看,可能在五月下旬以后,整體的毛雞出欄量有一定的縮減,但是目前屠宰企業整體的凍品庫存能達到90%以上,那這樣的話,這個庫存消化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說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