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蔚起,國運方興。無數史實證明,人才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是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的重要保證。為進一步加大人才先進典型的評選表彰力度,激勵各類人才為“尋夢菇鄉養生慶元”貢獻力量,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我縣開展了第二屆“突出貢獻人才獎”評選活動。通過層層篩選,共評選出6名突出貢獻人才和5名優秀人才。他們秉著“創業創新創優”的精神恪盡職守,為慶元發展作出了貢獻。今日起,本網將開辟專欄,逐一展示他們在各自領域的先進事跡。
“標準化”助食用菌發展駛上快車道
——記突出貢獻人才獎獲得者葉曉星
慶元香菇標準化生產、香菇行業標準、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新模式、灰樹花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多年來,縣食用菌管理局副局長葉曉星一直從事食用菌的標準制定、標準化及技術推廣工作。他的努力為整個食用菌行業走向標準化、規模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葉曉星畢業于杭州農業學校,1989年起從事食用菌工作至今。工作以來,葉曉星先后主持省級以上項目5項、市縣級項目2項;參與承擔省級以上項目6項、市縣級項目2項;合著出版食用菌論著3部;主持制訂國家標準《地理標志產品——慶元香菇》、地方標準《慶元香菇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灰樹花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鍍鋅鋼架香菇外棚技術規范》等4部;獲得市(廳)級以上科技獎勵13項;獲全國食用菌先進科技人材1次。
2003年,葉曉星主持實施“慶元香菇標準化生產”省星火計劃,研究制定了《慶元香菇系列標準實施規范》和《慶元香菇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這成為慶元香菇標準化生產的規范性技術指導。根據該標準,縣食用菌管理局注冊了“慶元香菇”證明商標,“慶元香菇”品牌效應開始顯現。
葉曉星說:“香菇標準化生產的制定形成了包含優良香菇品種選用、優質原料選擇等香菇標準化栽培技術體系,讓生產環境、生產原料、香菇產品等環節都有了質量監控的標準,從而讓慶元香菇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據了解,截至目前,標準化生產在慶元的累計應用規模達10億多段,創香菇產值40多億元,新增收入3億多元。同時,該項目經國家科技部立項為國家星火重點項目。
近幾年來,隨著食用菌規模化的出現,葉曉星主持實施了豐收計劃“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新模式的推廣應用”。
該項目研制自動化拌料裝袋機械、膠囊菌種接種機等,實現機械換人,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建立菌棒廠,推行菌棒工廠化生產,制定標準體系、推廣應用標準化生產技術,加快生產方式轉變;整合檢測資源,建立檢測體系,保障產品質量;開展菇棚改造、廢菌棒集中收集利用,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等措施,建立了“菌棒生產工廠化,栽培管理基地化”的香菇標準化生產新模式。項目實施加快了產業向“生產標準化,集約規模化,功能多元化,產品優質化,全程服務化”發展。
去年以來,葉曉星還主持修訂了香菇行業標準《香菇》GH/1013-1998。香菇產品級別改為特級、一級、二級,增加了規格標準;增加了砷、鉛、汞、鎘、二氧化硫的檢測指標……該標準對香菇品類鑒定、菇品質量等重新進行修訂。新標準對香菇產品市場規范化、標準化,強化企業信用培育具有重要意義。
葉曉星說:“隨著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食用菌的生產加工越來越向著標準化、規模化的方向。接下來,我接做好相關標準制定、食用菌科研等工作,促進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讓企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