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夏”生產中緊張忙碌的還有楊柳青鎮樂月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等其余五家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楊柳青鎮樂月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創建于二零零八年,從最初的小規模農戶之間機械合作服務發展到農機作業一體化經營的大型農機合作社,共有大型、高性能機具二十多臺,形成了機耕、機播、機收“一條龍”的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能力。
合作社理事長劉金月說:“我們送完了活,其他的跟前的北辰的、武清的、津南的,只要他們忙不過來,我這機器再上那調。”
現代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讓農機手可以承包更多的土地,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新型職業農民,并逐步向農機合作靠攏。目前,西青區一共六個專業合作社,農機手二百七十人。由合作社組織進行連片收割,統一運作、統一管理、統一調配,避免了以往機手東奔西走,零散收割拉活難的問題,把收割機的效率發揮到了極致,保證了機械作業的效率,讓社員真正得到了實惠。
西青農機監理站站長李治峰說:“現在的農機手的發展方向就是向職業農民發展,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咱區達到百分之百的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機手一家一戶已經不適合發展了,因為農機合作組織具備各種農機機具,像是播種機、旋耕機、深松機,要是一家一戶都準備這些機具,是一筆大的投入。”
農機管理科負責人張春生說:“合作社把農機統一存放、統一保管,作業也好調度,這樣相應收益也比一家一戶要高,如果合作社形成一定規模,從市里面到國家就有一定的扶持,從基礎設施建設、購機補貼,能適當多扶持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