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四川代家村:從賣苗木到賣品牌

       日期:2015-06-2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98    評論:0    
         “客戶需要400株黃桷蘭、600株紫荊……”6月10日,四川省宜賓市珙縣上羅鎮代家村村委會十分熱鬧,村支書史進洪逐戶分配剛接下的一筆50萬元苗木大訂單。 
     
      這個位于烏蒙山區的貧困村,苗木生意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一百多個大客戶遍及全國。去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6379元,比宜賓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6500多元。 
     
      村委會不遠處的連片山嶺郁郁蔥蔥,種滿了金桂、紅花丹桂、朱砂桂、白玉蘭等名貴花木。62歲的村民周道容告訴記者,再過一個月,苗木花開,“村里的空氣都是香的。”
     
      村干部把“生意”做成產業 
     
      “各自回去選好苗,送來集中發貨哈。”史進洪交代一番后便開始分配起來:“周道容家出30株、史進松家出30株……”記者好奇:以什么原則來分配?有村民搶著說:“這是咱村創新的‘種植總量等比銷售法’。”也就是按各戶的種植比例來分配訂單中的所需數量。 
     
      有別于常見的“公司+農戶”,代家村采用“黨支部+專合社”形式。“產業從探路到規模,從規模到品質,從品質到效益的三個階段,都由‘村兩委’帶頭干,干好了,村民們加入。”史進洪說。 
     
      10多年前的代家村,人均純收入僅1500多元。2003年,史進洪得知花卉苗木有發展前景后,勸大家一起干,可種慣了莊稼的村民不愿意。史進洪發動4名村干部,湊了5萬元,種下全村第一批20畝黃桷樹。2005年的一天,史進洪接到鎮長打來的電話:“瀘州那邊要一批黃桷蘭,你有沒有?”就這樣,批發價6元一株的樹苗,以每株50元賣出。當年,他們總共做了30萬元的訂單,“一算賬,種樹每畝年均利潤4000元。” 
     
      “只有村民富裕了,支部才算建好了。”村干部邀請種植專家進村入戶傳授技術,先前觀望的村民陸續加入。如今,代家村成立了花卉苗木專合組織,全村已種植各類花卉苗木3875畝,占全村耕地面積的97%,種植農戶220戶,占全村農戶近90%。下一步,村里還將打造“代家”苗木品牌,讓新村發展的產業支撐更加扎實。 
     
      從賣苗木到賣品牌 
     
      6月10日,80后村民史進松開著小轎車從宜賓市區返回代家村,“我剛才和客戶談好了一個小型綠化工程。”8年前,史進松不愿繼續隨父母在浙江打工,返鄉創業種起苗木。去年,他掙了30萬元,還成為村里產業升級的“試點戶”。 
     
      “不僅要賣樹子,還要賣工程、賣文化、賣品牌……”史進洪告訴記者,村里已投入200萬元,建起苗木科技產業示范園,村里具備苗木培育技能的村民已有70余人,“比起過去從浙江、瀘州引進幼苗,自己培育苗木可節約一半以上種植成本。” 
     
      村里還將以科技園為載體,打造“花海山村”,為將來三產聯動打下基礎;進行花卉苗木嫁接技術的探索和苗木工程造型設計的試驗。史進松去年掙的30萬元里,有三分之一是承接綠化工程的收入,“單賣黃桷樹,每棵樹收益大約50余元。綠化工程中,加上綠化造型和設計,每棵樹收益可實現翻倍”。 
     
      在示范園的大棚里,記者見到了村委會專門從景德鎮定制的各種花盆,上面均印著“代家”字樣,“從現在起,所有的盆景、花卉以及工程,都要有我們自己的品牌。”據悉,村里已有10多戶能夠開展綠化工程設計、園藝設計的“試點戶”。 
     
      夕陽下,領好苗木的村民們三三兩兩回家。他們有的住在錯落有致的小洋房里,有的住在新村聚居點里。聚居點空地上,一塊碩大的牌子上寫著“勇敢闖、頑強拼、齊奮進”幾個大字,折射出村民們一往直前的決心。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