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楊梅最貴賣到了400元
“生態立縣”讓仙居人嘗到甜頭
去年,小小的楊梅讓浙江仙居農民每個人多賺了1200余元。大詞人蘇東坡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1000年前,他曾信誓旦旦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是在品嘗過吳越楊梅之后,他又對楊梅“一吃鐘情”,欣然寫下“西涼葡萄,閩廣荔枝,未若吳越楊梅”的詞句。眼下,這讓蘇學士“見異思遷”的吳越楊梅,正席卷著人們的舌尖。
說到吳越楊梅,不得不提仙居。前段時間,有的地方曝出一斤楊梅賣到200元。可是仙居東魁楊梅一上市便輕松打破紀錄,一斤頂級楊梅賣出了400多元的高價。仙居楊梅的這份“自信”和“實力”來自得天獨厚的產地環境,而生活在這里的人也沒有辜負上天賜予的這片綠水青山。他們品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甜頭后,正努力將得到的金山銀山去保護好“綠水青山”,“天人合一”的良性生態循環理念已成為一種全新的發展共識。
一顆極品楊梅賣到37元
今年梅農的腰包特別鼓
地處臺州北部的仙居縣是個被群山環抱的城市。這兩天,如果你走進仙居,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熟透了的誘人紅果。
個頭稍小,紅得發黑的是荸薺種楊梅,一口可以塞下好幾個,酸甜可口;比乒乓球還大,和雞蛋差不多重的是東魁楊梅,一口最多咬下半個。
從仙居城區通往山地產區,一路上隨處可見梅農在兜售自家的楊梅。自從進入采摘季,“楊梅大王”鄭勝華所在的西爐村人氣特別高。
10多年前,鄭勝華成立仙居仙梅實業有限公司,在他的帶領下,西爐村已經成為當地四大楊梅基地之一。
“嚴格說,今年是楊梅的‘小年’,產量相比去年削減了近一半,但因為氣候條件特別好,楊梅品質非常高,價格水漲船高,差不多翻了兩倍左右。”鄭勝華說。
在包裝車間里,鄭勝華指著一小籃子紅到發黑的東魁楊梅說,這些楊梅都是經過人工精挑細選出來的,每顆都很有“來頭”。
“有幸”被選中的楊梅至少得達到這么幾個標準:楊梅形狀只接受飽滿的圓形,大小均衡,不接受“奇異果”或者有斑點、傷痕的果實;楊梅色澤必須發黑,重量大約在45克到50克之間;采摘時間最好是在早上9點30分之前……
有這么嚴苛的“選美”標準,楊梅的價格自然不便宜。鄭勝華說,目前在售的東魁楊梅價格最高是一斤410元左右,而一斤的楊梅大概只有11個,換算下來,單顆楊梅差不多要37元。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仙居楊梅價格都這么讓人咋舌,今年市場上其他品質較好的仙居楊梅要30元左右一斤,稍差的15到20元一斤,最普通的大概每斤8到10元。
雖然楊梅賣出了好價錢,但鄭勝華說公司的利潤卻要比往年低,“楊梅暢銷,收購價就要高,最大的受益者是梅農”。
據了解,今年仙居楊梅的投產面積超過11萬畝,產量預計能達到7萬噸,隨著采摘進入旺季,梅農的錢包還會越來越鼓。
不噴灑農藥,引進科技驅蟲
保證楊梅達到綠色有機果品標準
雖說仙居栽培楊梅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今占據絕對主力的兩大楊梅品種——荸薺種和東魁并不是“原住民”。
荸薺種楊梅引自臺州黃巖,東魁楊梅引自寧波慈溪,那為什么這兩種楊梅種植到仙居后,品質反而超過了原產地?
“這主要得益于仙居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仙居縣林業局副局長張汝忠告訴記者,仙居群山環繞,109座高山中大部分海拔超過1000米,晝夜溫差大,兼具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的優勢,再加上山地土壤等因素,非常適合楊梅生長。
更為重要的是,仙居不是以工業為主的城市,空氣、水源地等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生態,污染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