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活雞檔老板遭遇
轉型難題:還能干啥?
除部分活禽仍未得到整治外,對于曾經銷售活雞店鋪的老板來說,如何轉型也成為一個問題。
“有沒有想過轉型做點其他生意?”面對記者的問題,一位曾從事活禽經營的老板有點激動:“很多人十多歲就開始干這行,干了這么多年已四五十歲,還能干點啥呢?”
“兩難”是不少活雞批發人員目前的感受。該老板告訴記者,不轉型未來的日子肯定不好過,但轉型也面臨很多難題,比如他們的場地、車輛、活雞供應等都簽了長期合同,如果一下子不做,至少虧損上百萬元。
在此前試點中,福田區安排專項經費用于檔口改造、購置生鮮設備、專營生鮮家禽獎勵、轉崗補貼、頭三個月經營損失補貼等。而對于選擇不轉型的活禽銷售者,則有規定大型檔口給予一次性2 .4萬元轉崗轉業補貼,中型檔口給予2萬元,小型檔口給予1 .6萬元。但對于這些措施,一些攤主表示杯水車薪。
南山農批的一位家禽檔經營者表示,政府從公眾衛生健康的角度出發頒布的政策,他表示支持,但攤檔利潤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活禽對一些特定人群更有吸引力,對老百姓而言,煲雞湯用現宰的活雞一定是最好的。”該檔主表示,近兩個月已有多位顧客上門買活雞落空,其中一位顧客是因為家里有新媽媽需要進補,屢次撲空后決定從清遠老家買一批雞自己在家養。“當然,我們也有自己的無奈,因為做活雞出身,相較于別的老板我們算是新入行,無論是價格還是老顧客都不如人家,希望政府對于我們有更多的幫扶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