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產的作物,我負責」未來臺灣農產品將從政府把關,變成農民對自己產品負責。7月起,農民申請政府《吉園圃》認證標章,必須同步建立追溯機制,農民將政府給予的QR CODE數位條碼貼在農作物上,安南區農民許凰皓近日出產的洋香瓜已貼上條碼,成為當地首批擁有生產追溯的農作物。
政府推動吉園圃標章為農產品的品質把關,卻屢傳農民違法私下印制,今年7月起農委會改推動生產追溯系統,只要農民申請,政府就會幫忙架設介紹網站,并給予電子條碼,農民將條碼貼上作物販售,以后不管農作物賣到哪里,消費者持手機掃瞄作物上頭的條碼,即可聯結到網站,知道產地、生產者(見圖,程炳璋攝)。
以往農民申請吉園圃標章,需先通過政府的農藥紀錄查驗,農產品的安全由政府負責,現在有了QR CODE條碼,政府對農產品從查驗改為抽驗,所有的用藥都由農民自主管理,但只要違法過量,政府與消費者透過條碼,都可找得到生產的農民,未來的產品把關改由農民自己負責。
未來農產品生產追溯進入智慧手機時代,臺南地區農會近日找中華電信公司13位講師,為家政班的婆婆媽媽們開課,教授智慧手機聊天軟體line使用方式,提升農民對智慧手機的操作,有助未來生產追溯系統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