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永豐蔬菜基地溫室大棚看到,門口一側都標明蔬菜的品種、產地、用途,20多個品種的盆栽蔬菜讓人感到科技的神奇力量。而在一路之隔的大馬杓沽村,近70個草莓溫室大棚正在空置,等待年底栽種草莓苗。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溫室大棚,永豐蔬菜種植合作社總經理邱永峰有個好的想法:“我提供機質,盆我都弄好了,苗我給育好了,自己分苗自己管理,我一天多少盆多少錢收他。計劃兩塊六一盆,按他一天出80盆的量的話,一年下來他能剩下6萬元。這包括肥都是我們的,營養液都是我們提供,等于你就出個人分苗,水電是你的,管理就行了。”
隨著盆栽蔬菜的聲名鵲起,永豐蔬菜的銷量越來越大,訂戶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一個品牌。基地僅有的十幾個大棚供不上市場需要。邱永豐看中了大馬杓沽村的溫室大棚,與村委會進行了業務對接,最后決定以合作社十農戶的形式進行聯合栽培。
大馬杓沽村是種植草莓專業村,但由于草莓品種過于單一,出現了采摘期時草莓過于集中上市的矛盾,不同程度上也影響了農戶的收入。邱經理給村民算了一筆帳。
說到讓農戶所種的蔬菜品種,邱經理如數家珍:“我現在有20多個品種,給農戶技術含量低點的,比較好種植的,我的技術員每天要去巡查,早晚巡查兩遍,什么時候澆水什么的,現在主要的是小白菜、無塔菜、油麥菜、芹菜、現在暢銷的木耳菜、空心菜、還有生菜類的有四個品種,量比較大的,一個是綠生菜,紫生菜中有兩種,一個是鳳尾生菜和黑木耳生菜。”
合作社十農戶聯合栽種盆菜,既利用了空閑的大棚,又為農民增加了收入,可謂一舉兩得,它的意義在哪里呢?副經理楊云仲說:“起到了帶動效應,帶動農戶一起發展,或者農戶致富了,增加農民收入。”
讓農戶利用半年時間由種草莓改種盆栽蔬菜是件大事,既要利用好農民的大棚,還要讓農民從中得到一定的收益,多品種多渠道發展設施農業,目前,盆栽蔬菜前期準備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大馬杓沽村委會主任李俊平說:“我覺得這是個好事,真要實現了帶領我們農民致富那更好了。應該是互補互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