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點:他大學畢業開了一家一年能收入30多萬的公司,2010年,他卻回到老家要做一件父輩們都認為不賺錢,也不愿意做的事兒。他一意孤行,不到半年就賠光了所有積蓄。屢敗屢戰,不服輸的他想到了一個曲線救國策略,一舉扭轉敗局。他發現了什么商機,又如何跨行業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呢?
從2012年開始,在這個小村莊里發生了一件奇特的事,這件事吸引了外面的很多人前來探奇。
村民葉澤登:他的雞窩都架在樹上,我們當地的好多老百姓覺得都好奇,覺得這個小伙子好像在玩什么,好像做把戲一樣的,在我們農村就覺得這不就是一個笑話嘛。
表妹葉安琪:第一次聽說,以前都是覺得雞就在雞圈旁邊下蛋。我上次去撿雞蛋,看那種雞有時候會下在樹上。
表妹葉安琪:第一次去他那里才看見,我以前都覺得不相信。
葉家凱:因為我們的雞野性很足,喜歡待在樹上,要不我們一起去看一下。
記者李陽:好。
雞窩又是怎么能在樹上的呢?記者也很好奇,一到農場,葉家凱就帶記者去一探究竟。
葉家凱:這就是我掛在空中產蛋的一個籃子,我們的雞特備喜歡在空中掛的籃子里產蛋。因為我這個雞是純放養的,到處跑,野性比較足,晚上都住在樹上或者架子上,喜歡比較高的地方生活,在掛在樹上的籃子里產蛋。有時候一把下去,抓的都是雞糞,也有可能。
記者李陽:那里還有一個,在那個角上。
葉家凱:哦,對還有一個。
葉家凱養的綠殼蛋雞,野性大,在雞舍和樹林里放上懸空的筐子,雞就能在筐子里下蛋,這是葉家凱養雞的一個亮點,曾被媒體多次報道。葉家凱也成為當地有名的致富帶頭人,帶動了很多村民一起致富,而2011年葉家凱剛回老家創業時,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連他的父親都不看好他。
村民葉澤登:當時好多人不看好,投資那么多錢,一座荒山,能打造成這個程度嗎?當時確實帶著疑問的。
父親葉名民:像你這樣子,搞這個東西要發財,到了我孫子,我都不知道看得見看不見。
僅用4年時間,葉家凱的銷售額就達到了300多萬元。他回家鄉創業到底看中了什么商機?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葉家凱從小家境貧困,上大學的學費還是親戚朋友湊的。2001年大學一畢業葉家凱就外出打工,憑借勤奮和努力,2008年葉家凱在杭州成立了自己的廣告代理公司,一年能掙30多萬元,日子也越來越好。
然而,2010年,葉家凱回老家干了一件,大家都覺得很反常的一件事兒,人人不種的桑樹,他卻視為珍寶,為了種桑樹,他瞞著家人轉讓了自己的公司,投資100多萬,承包了一座老家人都不看好的荒山。
葉家凱:我當時認為做這件事,可能至少成功率90%以上。因為我從人生、從開始到現在,包括大學畢業之后,做很多事,我都感覺我這個人做事還比較順,沒有遇到什么很大的挫折,或者困難,一直比較順。
葉家凱的老家曾經是養蠶區,后來養蠶不掙錢了,許多村民都放棄了養蠶,村子里幾百畝的桑樹就荒廢了,當村里人聽說葉家凱要種桑樹,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
父親葉名民:我說家里的桑樹很多,有六七畝地都是桑樹,都放著沒有用,現在你還栽桑樹。
村民葉澤登:大家是有懷疑,我們這個村以前都是養蠶的,這么多桑果都沒有利用,就覺得他這個能成功嗎?
村民葉建輝:在農村那個年代不能講賺錢,只能是講可以賺一點油米柴油的錢,一季下來賣個幾百塊錢。幾百塊錢。只能是賺一點生活零錢。
大伙都不看好的事,葉家凱為什么要干呢?他看到了什么商機?
2010年11月份,葉家凱大學同學聚會,無意間和一個做藥材生意的同學聊天,葉家凱得知在老家人人不種的桑樹,卻在安徽亳州藥材市場上有很大的市場前景。葉家凱跑到藥材市場考察,他發現桑果在當時的藥材市場上不僅需求量很大,價格也很高。
葉家凱:我就在市場里看到有一個桑果。我們當時想這個桑果家里到處都是,為什么我說都沒有人去收?我就想這個桑果項目能不能啟動起來?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鄧永進:傳統的桑果是由普通的桑樹生產出來的,這個生產出來的果子,一個是產量比較低,口感也稍微次一點,口感不是很好,然后個頭也比較小,就是品相不是太好,我們現在種植的果桑,是從桑樹里邊山上出來的品種,它可以做到產量高,畝產可以達到四五千斤,然后口感也好,桑果的個頭大,品相好,是這樣子的。
葉家凱很興奮,他回老家包了50畝地,又和幾個朋友合伙花了57000多元,從外地引進桑樹種苗。而在引進桑樹的時候,葉家凱市場上發現一種比桑果更值錢的東西——僵蠶。
葉家凱:市場上看了一下有僵蠶,我們這邊有時候會得這種病,養蠶會得這種病,但是也沒有人去收這個東西作為藥材。有的時候得這種病,把它埋了,那我回來就到網上搜了一下,我說這個僵蠶好不好養,但是按照書本上理論上的東西,這個僵蠶確實很好養,很好做,當時我們就年輕氣盛,剛開始定金付了十幾萬,一付之后,我就開始搞了。
僵蠶,是一種中藥,是家蠶4-5齡的幼蟲感染一種叫白僵菌的病菌致死而形成的干燥體,我國很多養蠶區在養殖時都會產生僵蠶,藥材市場優質的僵蠶價格在70多元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