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山西省最大小麥產區成為跨省購糧大戶

       日期:2015-08-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98    評論:0    

      運城市是山西省最大的小麥主產區,素有“吃白面,找運城”和“三晉麥倉”之稱,但近年來當地小麥商品糧不斷減少,每年供需缺口不斷擴大。當地糧食部門為了滿足本地和省內調糧需要,每年都從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大批購入小麥。一個產銷平衡省區的“糧倉”為何成為輻射數省的“外購大戶”?

      記者近日在運城市的兩大小麥產區臨猗縣和永濟市進行采訪,走在鄉間道路上,視線所及之處,到處是大片的蘋果樹、棗樹、桃樹和其它經濟作物,只能偶爾看到有玉米點綴在果樹之間。

      “這些過去的糧食大縣現在已經很難看到成片的糧田了!”運城市農委工作人員說。

      在臨猗縣孫吉鎮北程村,村民張成富告訴記者:“過去我們村周圍這一帶全是成片的麥子,每家每戶一年能收三四千公斤麥子,現在每家只能收二三百公斤。我自己家有10畝地,以前全種的是小麥,現在已經有8畝地改種了蘋果和冬棗。”

      張成富算了一筆賬:今年他種了2畝小麥,因為天旱澆了四次水,一次80元,加上四袋子肥料和機械整地、播種、收獲的費用,2畝小麥共投資810元。小麥畝產平均240公斤,每公斤售價為2.1元,2畝小麥收入1008多元,收支相抵2畝小麥只剩198元的收益。

      同時,張成富還種了6畝蘋果,一畝蘋果平均純收入在3000元左右,“現在孩子上學、家里花銷全靠著這幾畝果樹,之所以還留了兩畝小麥,是因為那塊地水利條件不行,沒法種果樹。”張成富說。

      臨猗縣農業局局長徐應全說,臨猗縣是山西傳統意義上“最大的”產糧大縣,但近年來經過大規模調產,糧食面積從過去的100多萬畝減至目前的20多萬畝,現在全縣70%的耕地種了蘋果,果園面積接近90萬畝。

      永濟市栲栳鎮正陽村72歲的村民郭虎軍說:“由于種地不掙錢,現在我們村的壯年勞力七八成都到外面打工了,村里一些地承包出去,種了果樹和藥材,還有一些沒有包出去的地就撂荒了。我和老伴年紀大了,種不了地,都包出去了,每年換幾袋子面吃。”

      一些基層干部認為,種糧比較效益過低、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逐年下降,已經成為地區糧食安全的主要隱患。以運城市為例,目前全市有522萬人口,如果按城鄉人均年消費原糧200公斤計算,共需小麥10.44億公斤,而今年運城市小麥上市量在4億公斤左右,存在較大缺口,需要從外省調運。

      位于運城市新絳縣的億家康面業有限公司是山西省最大的面食加工企業之一,該公司采購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公司每年生產所需的小麥,一半以上要從外省調運,主要是從河南、河北的糧食經紀人手里購買。

      山西省糧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現在農民但凡有條件的沒有人愿意種糧。究其原因,一是經濟作物種植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產業環境和相對穩定的收益格局。二是糧經作物比較效益懸殊,種糧面臨不賺錢甚至蝕本徒勞的問題。解決地區糧食安全問題,關鍵是要有穩定可靠的本地糧源作保證,而保證糧源就必須努力破解“種糧不賺錢”的難題。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