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順強是毗盧鎮毛樓村二組的一個村民,今年39歲,常年在廣州打工的他不想離家太遠。為方便照顧家人,經過再三考慮,他最終決定回家,毅然選擇了自主創業,他曾經養過豬,也種過地,但卻始終沒掙上啥錢。經過對市場的耐心考察,他決定養殖林下土雞賺錢致富。
他的養殖基地修建在半山坡上,四周的植被很多,空氣很清新,又有天然的井水,非常適合用來發展林下養殖。借用開闊的環境優勢,周家土雞推行棚內室外兩段式飼養,雞群健康和雞肉肉質都得到保證。
在養雞場內,雞群在低矮樹枝間飛上飛下的場景隨處可見,這是就最好的活廣告,雞都是自然放養,出來的雞肉肉質結實,吃起來香,非常受顧客歡迎。“只要來看過的販賣戶都成了固定客戶,還到處幫我宣傳。”周順強自豪地說。
養殖場剛建立的時候,盡管得到鎮農林站和畜牧獸醫站在硬件和技術的多方支持,但最初的摸索仍艱苦異常。雞苗死亡率高、土雞長肉慢、剛上軌道找不到銷路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周順強。他買來相關書籍開始研究林下土雞養殖技術,通過不斷看書,不斷請教家禽專家,并且到重慶永川向養殖大戶學習養殖經驗。經過不斷的嘗試,和經驗的積累,周順強克服了重重困難,通過半年多時間的發展,該養殖場目前已成為全村養殖土雞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養殖基地,養殖土雞規模由過去的600余只增長到1800余只。上一批他賣了1000多只土雞,一個批次能賺好幾萬元,整個雞場一年能賺將近10萬元。周順強說,他還摸索和自創一套土雞養殖技術,就是雞崽在70日以內喂食加工飼料,以達到增強體質,快速成活。70日之后,就喂養玉米、豆粕,一日兩次,早晚各喂一次,90天至120天就可出欄。
從最開始只能在綜合市場賣出一兩只雞到現在有了固定的銷售渠道,養殖規模也從最初的300只擴大到了現在的1500只。周順強告訴記者,多虧了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技術指導,才讓我有這樣的發展,現在是越干越有勁了。
“今后,我將繼續擴大規模,建魚塘,搞農家樂,發展多種經營,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周順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