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嫁到天橋區桑梓店鎮高王村,實地考察后,張科娟決定靠養雞致富。與“雞”結緣9年,她已從一位普通農村婦女,搖身蛻變為一位村里家喻戶曉的致富女強人。
9年來,她從每天跑市場、上門推銷雞蛋到擁有固定的客戶訂單;從盲目投入到逐漸了解消費者需求,拓寬銷售渠道;從起初的500只雞到5000只雞……這位36歲的年輕媽媽臉上始終掛著笑容,說起話來自信而成熟。她靠科學技術把養雞場規模擴大,靠不斷學習知識技能和大膽實踐,把雞蛋生意做大做強。如今已創造出近百萬元的利潤,年均收入10萬余元,成為村內致富能手。
誠信和管理 致富兩扇門
8月21日,記者來到張科娟家中,看到院落的東屋和南屋,早已被她改裝成養雞籠舍,幾十平方米大的屋子里,普通雞籠、育雛籠、水槽、食槽、攪拌機等設施應有盡有,雞籠走廊的地面雖然有些泛黑,但卻十分干凈。剛走進雞舍,張科娟就開始忙碌起來,拎起身邊的桶撿雞蛋。
揀拾雞蛋期間,張科娟會仔細觀察每個雞蛋的大小、顏色,發現破裂的都會丟到一邊。“我這里有柴雞還有土雞,損壞的雞蛋不多,就算有裂紋我也會撿出來,吃雞蛋本來是補充營養的,決不能欺騙消費者,我們賣的是良心雞蛋。”張科娟說,不管做什么生意都要講究誠信。
養雞9年,張科娟早就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生意經”。她說,飼養的成敗關鍵在于管理和技術。她認為,“養雞七分靠養,三分靠治,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現在像新城疫、城蟲、慢性呼吸道感染類疾病,一旦在家禽中流行就很難控制,所以預防最關鍵。”張科娟說。定期給雞打疫苗;天氣炎熱時,在雞場開啟空調、排風扇降低環境溫度;在飼料、井水里添加維生素,增強雞自身免疫力……她的雞場從未發生過流行家禽疾病。
懷揣感恩心 鄉親同致富
“每年鎮上都給養殖戶免費發放疫苗、消毒液,組織一年一次的畜牧博覽會,參觀新流行器械,開辦講座向養殖戶傳播新觀念,從中,我學到很多知識。”張科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她致富后,帶領村里其他4戶村民開起養雞場,幫他們買雞、供飼料、打疫苗、看病等,好一通忙活。“能幫就幫,大家信任我,我就會一直幫下去。”樸實的語言,滿載著張科娟的濃濃鄉情。
“等村里分了地,我就開一個家庭農場,擴大規模,實現散養,增加飼養品種,促進養殖業的產業化運行……”對于未來,張科娟早已有了規劃,她邊說邊笑,眼睛瞇成了一條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