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前后,川南瀘州的晚熟桂圓開始上市。據瀘州市農業局經濟作物站提供的數據,截至目前,該市桂圓面積已達28萬畝,今年預計產量8萬噸,創歷史新高。該市已打造龍眼萬畝示范區6個,建成了長江及沱江沿岸龍眼產業帶,江陽區黃艤鎮、龍馬潭區金龍鄉及瀘縣潮河鎮成功創建為全國龍眼標準化生產示范園。龍眼產業已成為江陽區、瀘縣現代農業重點縣建設的主導產業,桂圓儼然已經成為促進當地農民增收的產業之一。
面對大豐收,桂圓的銷路在哪里?如何保證實現果農增收?江陽的旅游文化節、瀘縣的電商快車給出了答案。
旅游節搭臺 長江桂圓唱戲
瀘州桂圓有著輝煌的歷史,栽培史不下2000年,西晉文學家左思《蜀都賦》“旁挺龍目(龍眼),側生荔枝,布綠葉之萋萋,紹朱實之離離。”即言及瀘州桂圓。而素有“水果之鄉”之譽的瀘州江陽區,則是北回歸線上國內晚熟龍眼商品生產區之一和國家級龍眼標準化生產示范區。
長江桂圓就是江陽區的一大特色。境內主要有兩大桂圓集中生產區:張壩桂圓林風景區及黃艤鎮羅灣村桂圓生產基地。其中羅灣村種植桂圓共8000余畝,今年掛果產量預計達85萬公斤。羅灣桂圓林緊臨長江,在長江水的滲透和滋養下,孕育出了與眾不同的原生態長江桂圓。長江桂圓個頭不大,果肉偏薄,含糖量較其他地方的桂圓略低,但清香脆爽,回味有甘草香,半透明的果肉包裹著渾圓的果核,如同靈動的龍眼晴,故江陽桂圓也被稱為“龍眼”。
金秋時節,萬畝桂圓已是碩果累累,掛滿枝頭,甚是誘人。 29日上午,瀘州張壩景區內熱鬧非凡,“玉帶長江 龍眼長廊”第三屆江陽桂圓旅游文化節盛大開幕。本次文化節將一直持續到9月13日,前往張壩景區游玩的旅客除了可以免費品嘗和購買正宗的張壩桂圓外,還能參加各種文化活動 。
據悉,此次文化節主要包括“醉在江陽.桂圓林的歌聲”文藝演出、“桂圓豐收?桂圓品茗比賽”、“年份桂圓.慈善競拍義捐”活動三大板塊。啟動儀式后,“多彩張壩.游園嘉年華”活動也拉開序幕,園內設置了包含真人CS對抗、太空沙游樂場、演藝、幸運大轉盤、我是勇敢者、名人蠟像展、孩子的樂園、桂圓免費品展區等幾大板塊,讓前來游玩的客人們大呼過癮。
搭電商快車 促龍眼大市場
瀘縣是全國龍眼分布最北緣、最晚熟地區,全國龍眼優勢布局縣,全省龍眼種植第一縣,素有內陸龍眼種質基因庫和“中國晚熟龍眼之鄉”的美稱,被列入了農業部2012—2016年龍眼優勢產業規劃區。尤其是地處長沱兩江的海潮、潮河、太伏等鎮,江河沖積土特別適合龍眼生長,是全省無公害龍眼生產基地。
“今年瀘縣龍眼產量創歷史新高,‘雙豐收’是關鍵,瀘縣各級政府將如何讓果農增收,列為近期的頭等大事來抓,目前每個鎮都成立了促銷工作組幫助果農銷售。”瀘縣副縣長杜作文介紹,瀘縣不斷向外擴張龍眼銷路,一方面加強聯絡成果果品推薦會的老客商,一方面加強開拓新市場,在相近的大城市舉辦展銷會,日(26)前在重慶市舉辦展銷會,發動果品龍頭企業、專合社、家庭農場和農產品經紀人開展市場對接,組織龍眼進一步外銷,通過重慶輻射全國市場”。此外,瀘縣還將開展龍眼精深加工,加大龍眼烘烤加工量,進行滿負荷生產,及時消化鮮果。
借著“互聯網+”的東風,瀘縣在龍眼剛剛上市之際就收獲了大量“新”訂單。“我們在天虎云商推廣預售龍眼,短短幾天就收到了幾千個訂單,1萬多斤龍眼還未采摘便已有了買家。”瀘縣供銷社副主任李詩兵告訴記者。
瀘縣是農業大縣,也是瀘州農村電商的先行者。作為電子商務示范縣,瀘縣在龍眼銷售上借力互聯網,不僅在川幫網、天虎云商、蘇寧易購、淘寶網上進行展示銷售,還發動當地的網店網商加入到這場龍眼推廣中。李詩兵介紹,最近瀘縣正在實施電子商務示范縣工程,加大了電商培訓,針對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村社、大學生村官等,計劃年底前培訓1000人次以上,此外瀘縣正在建設電商體驗運營中心、農產品物流中心、電子孵化創業中心、創客中心,這些都將促進打開龍眼的線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