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野狐澗殷大爺的蔬菜大棚:頂花的黃瓜、細長的豆角、翠綠的尖椒……各類蔬菜長勢旺盛,一派豐收的景象。“這些蔬菜新鮮、安全,不打農藥,每天都不夠賣。”殷大爺頗為自豪地說,“我現在有100多個大棚,種植的蔬菜主要依托農業合作社進行銷售,打包運往城里,和零售、農超結合式銷售。”
可觀的效益產生了巨大的帶動效應,種植大棚蔬菜猶如蝴蝶效應一樣,在朔城區刮起了一場設施蔬菜致富風。越來越多的農民依靠大棚走上了致富路。近年來,朔城區把發展設施蔬菜作為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全力實施“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在種植規模和種植品質上都有大幅發展。設施蔬菜每年以7000畝的發展速度遞增,全區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4.5萬畝,種植品種也由原來單一的菠菜、油菜等綠葉蔬菜,向瓜果、花卉多品種發展,形成了大規模、高品質、多元化的發展格局,連續4年進入“全省設施蔬菜生產先進區縣20強”。
朔城區的設施蔬菜產業由規模向高效、由低端向高端、由露地向設施轉變,規模化、集約化、設施化水平明顯提高。辣椒村、香瓜村、油桃村、西瓜村、草莓村、葡萄村等特色種植村遠近聞名,設施蔬菜產業“一村一品一社”逐年增加,認證西瓜、青椒、胡蘿卜、馬鈴薯、圓白菜、菜豆、蕃茄、大蔥等22個品種。一大批設施蔬菜品牌走入千家萬戶,晟源名優蔬菜、一半村香瓜、雁豐辣椒、馬跳莊油桃等蔬菜知名品牌脫穎而出,影響日益擴大。這些“菜籃子”品牌的形成,提升了全區設施蔬菜的市場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