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前夕,大豐鎮社區農民劉文斌在他千畝智能化灌溉系統的農田里,樂呵呵地告訴記者,雖然今年經歷了夏季持續的高溫和干旱天氣下,但他種植的農作物依然取得了豐收。
大豐鎮社區農民劉文斌告訴筆者:“今年是持續高溫,對我們老百姓來講是一個災年,但是通過智能化灌溉,我們并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反而增收了,增收百分之十左右,現在我們制種玉米,估產是550公斤,一公斤4元,2000多塊錢的收入,葫蘆畝產在140公斤,收入在這個災年里還是可以掙錢,全是智能化灌溉的好處。”
呼圖壁縣農業局局長于斌裕介紹:2010年呼圖壁縣被國家農業部批為第一批現代農業示范區,2013年呼圖壁縣又爭取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改革與建設試點縣,為了在科技支撐能力方面取得新突破,縣委縣政府進了中國農業大學,在呼圖壁縣建立中國農業大學呼圖壁教授工作站。
今年春天,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工作站在馬道坤博士團隊旗下的北京聯創思源測控技術有限公司依托中國農大科研成果和專家隊伍,成功的將科技成果轉化成農業裝備產業化生產和工程應用,在呼圖壁成立了新疆分公司,并牽頭創辦了呼圖壁智能灌溉專業技術服務合作社和呼圖壁井電雙控服務隊,從事新技術的本地化和社會化服務。
智能化灌溉合作社成員由自動化公司、滴管帶廠、種植合作社水管員、公司技術人員組成,為種植合作社提供首部水泵過濾器運行、施肥、田間灌溉、檢查田間毛管等服務,灌溉服務合作社與種植合作社簽訂灌溉服務協議,每畝平均收取一點的服務費用,政府對灌溉服務合作社每畝給與惠農補貼5元。
通過灌溉合作社的運行模式大豐鎮率先建設了大豐鎮一萬五千畝灌溉自動化項目,實現了首部施肥、水泵控制、過濾系統全自動化運行,實現了田間電磁閥自動化遠程控制灌溉、田間墑情自動采集等全程自動化。
今年3月份大豐鎮片區的農民劉曉成還被教授工作站聘請過去負責水閥開關的管理工作,通過幾個月的管理劉曉成深深地感受到了智能化灌溉的這項從措施帶來的效益,特別是今年夏季持續的高溫天氣,使各種農作物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響。
大豐鎮社區片區劉曉成說:“工作站智能化灌溉自動化進行水肥檢測的,裝這個表就是為了每次澆多少水可以嚴格的控制,每次用不同的的肥料做實驗作對比,通這個小區做這個試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現在,這個實驗小區的棉花比別的小區的棉花結玲數多兩到三個。可以準確的記錄用了多少水,現在這個棉花長勢很好。”
更讓大豐鎮農民感到省心的是智能化灌溉的效益和方便的操作方式。
大豐鎮紅柳塘村農民實國慶說:“我們也看到了智能灌溉的好處,以前農民種地,都是穿著水靴帶著鐵鍬,夜間到地里面親自澆水,自從我們合作社成立以后,這個現代化技術確實我佩服,因為我從來沒見過自動化不用人來去澆水,只要用手機一按,就能澆水就能關閥,這是新興的農民。”
據了解,大豐鎮農業示范區千畝示范田作物普遍增產10以上、用肥減少15%、用水減少20%,兩萬畝自動化灌溉節省勞動力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