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東猛,1981年出生,是個貨真價實的80后,年僅34歲的他,是景縣杜橋鎮第一批回老家鄉興農辦廠,用自己精準市場定位和堅定的毅力搭建小農村“梧桐樹”,引來了七彩山雞這只“金鳳凰”,成為了當地興農富農的帶頭人。
瞅準商機,做最早吃螃蟹的人
2012年,潘東猛已經是一家私企的副總經理,年收入相當可觀,但他從未忘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面對逐漸老去的父母,他不顧妻子的反對,依然回到家鄉當起了農民,養起了七彩山雞。
用他自己的話說,“不是我有福不會享,而是真瞅準了市場,就要毫不猶豫!”
一方面,七彩山雞俗稱山雞,又稱雉雞,因其毛七彩斑斕,故名為七彩山雞,是集肉用、觀賞和藥用于一身的名貴野味珍禽,被譽為“野味之王”、“動物人參”,是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野味食品,是歷代的皇家貢品。清代乾隆皇帝食后贊嘆不已,寫下“名震塞北三千里,味壓江南十二樓”的名句。另一方面,近年僅廣州、深圳、珠海、上海等幾個城市七彩山雞需求量就達6400萬只,而實際供應量還不到900萬只,缺口達5500萬只,北方地區需求空間更大。通過“自繁自育、種養結合”的產業模式,進行標準化生產的高質量商品山雞,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而他就是瞅準了這個巨大的需求,說服妻子將這幾年積累以及和親朋好友借來的資金,從山東引進2000只雛雞,踏踏實實的做起了新時代的農民。
困境中堅守,作執著奮進的人
剛成立公司時,條件非常艱苦,雞舍是由舊房子改造的,糧食飼料成本也非常昂貴,更關鍵的是由于缺少養殖經驗,成立時引進的2000只雛雞進一個多月就死掉了近一半。因為當地沒有野山雞飼養經驗,他就一次次到山東、江蘇學技術,學經驗,地方沒少去,廠子沒少轉,但白眼冷眼也沒少受。嘆了口氣,接著說,“同行是冤家,人家不愿意把真東西給咱啊!但我不放棄,這是個機遇,更是為今后農村人謀條出路。”
他的執著最終贏得了老鄉張大哥的理解和支持。張大哥常年在南方經營野山雞飼養廠,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他親自到潘東猛的飼養場考察,把選種、育種、飼養、防疫、加工等經驗毫無保留的交給了這個年輕人。終于讓這個嬰兒期的企業活了過來。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又擺在面前,資金不足,規模不大。聽說郵政儲蓄銀行正在推行“普惠金融”戰略,出臺了一些列的措施和創新產品,大力的支持“三農”,他決心要將農村企業做強做大的理想,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到景縣郵政儲蓄銀行申請了家庭農場貸款。“沒想到材料剛報上去,銀行工作人員就來到了飼養場調查,來了連口水都不喝,前后不到10天,我就拿到了50萬元資金。看來郵政儲蓄普惠金融還真不是隨便說的!”他感慨的說。
在衡水郵政儲蓄銀行的支持下,潘東猛扎根農村搞發展,事業逐步進入正軌。為更好的發揮養殖場的輻射帶動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帶動更多農民致富,2015年1月,成立了景縣昶興養殖有限公司,有員工10人,其中高級畜牧師1名、獸醫師1名、會計師1名、技術員2名,設立行政部、生產部、財務部、營銷部,養殖場內部以現代畜牧企業的管理模式,規范運作。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實行供產銷一條龍,農工貿技一體化,年實現銷售山雞幼苗20000只、成品山雞10000只,在合理消納雞場糞污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綜合效益。9月15日,衡水電視臺還以“衡水80后小伙養殖七彩山雞”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他激動的說,“真沒想到,做了點事還能上電視,看來我這條路是選對了!”
重新起航,作永不止步的人
但他始終是個閑不住的人。近期,潘東猛又忙碌起來了,原來他參加了衡水郵政儲蓄銀行舉辦的“創新創業創富”(河北賽區)大賽。在與郵政儲蓄銀行接觸過程中,他了解到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響應國家“支持實體經濟”、“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號召,每年組織創富大賽,幫助跟他類似的企業、商戶、農戶走出困境、創業致富,是持續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有效模式。他說,“參加這次比賽,不光是為獲得資金支持,更是為了宣揚我的理念,農村廣闊天地中大有作為!”
潘東猛系統總結近幾年的經驗,認真的從項目前景、競爭力、企業組織運行、項目融資需求、項目風險評估、循環利用等方面入手,制定了一條農村可持續發展的藍圖。此外,七彩山雞深加工領域現在還是個空白,他還計劃拓展與山東德州一些企業洽談七彩扒雞項目。
他激動地說,如果項目獲得成功,我將引進優質種雞275組,新建70畝散養及配種區,新建雞舍37003700㎡,飼料加工車間1200㎡,辦公室、獸醫室、羽毛工藝化創作研究室、庫房等輔助用房645㎡,增加設施設備4916臺(套)。項目建成投產后,新增就業崗位20人、年工資收入總額達30余萬元,并輻射帶動400戶農戶進行山雞養殖,年出欄商品山雞4萬只,銷售總額達320萬元,可實現利潤88萬元,農民戶均增收2200元,人均增收628元。
“年輕人,要有理想,更要有抱負,也希望郵政儲蓄銀行創富大賽能夠助力我實現夢想!” 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