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養雞大王”耿海潮的生態家園夢

       日期:2015-10-2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29    評論:0    
      當我們來到寧陵縣國有林場時,樹林下面,一個大型的標準化養殖小區吸引了大家的眼睛。
     
      小區內是一座座養雞大棚。大棚內一只只雞膘肥體壯,等待出欄。一輛輛前來拉雞的貨車排起了隊伍。這些肉雞,將出現在全國老百姓的餐桌上。
     
      養殖小區的主人叫耿海潮,老家在寧陵縣陽驛鄉,是個年僅27歲的小伙子。由他創立的寧陵縣龍騰民發養殖合作社,每年可出欄肉雞300~400萬只,帶動了100多戶農民走上致富之路。在當地,大家都叫耿海潮為“養雞大王”。
     
      更重要的是,耿海潮心中有著一個建設生態家鄉的夢。他的標準化養殖小區,就建在林場內,本身就屬于閑置資料的再利用,而養殖場產生的雞糞等,又將埋進寧陵縣的萬頃梨園,再次產生價值……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帶領農民致富之后,生活在綠色、生態的農村里。”耿海潮說。
     
      放棄高薪 回鄉創業
     
      耿海潮今年27歲,由于家庭貧困,他十幾歲就離開了學校,到外地謀生。后來,他的哥哥在鄭州做獸藥生意,接觸了養殖這個行業。在哥哥的推薦下,他開始跟著鄭州牧專的一位專家學習養雞技術。
     
      “那時候自費跟著老師學習養殖技術,肯定得好好學,不然也沒有出路。”耿海潮說,經過刻苦學習,他逐漸掌握了養殖技術。
     
      后來,在老師的推薦下,他到國內最大的養殖合資企業——青島正大食品有限公司任職,跟著這家公司的權威專家繼續鉆研養殖技術。漸漸地,年輕的耿海潮成了養殖方面的行家里手。他被青島另外一家養殖企業看中,聘請他去做技術總監,月薪2萬元。
     
      年紀輕輕,就成了養殖專家,并且拿著讓人羨慕的高薪,耿海潮成了人人羨慕的“金領”。后來,他還在青島買了房子,過上了小康生活。
     
      “可是,我漸漸感覺生活中缺少點什么,特別是回到老家,看到咱們老家的養殖技術還不那么先進,養殖戶經常賠了力氣又賠錢,我心里很難受。”耿海潮說。
     
      2009年,經過深思熟慮之后,耿海潮做了一個決定:回鄉創業。
     
      沒想到的是,他的決定剛一說出,就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女朋友是青島人,肯定不同意。他的父親更是反對,甚至提出耿海潮要回來,就跟他斷交。
     
      開辦養殖企業需要經過審批,耿海潮的父親甚至找到了有關部門的審批人員,要求“千萬別給耿海潮批下來”。
     
      但是,耿海潮決心已定。他返回家中,自己租了30畝地,開始建設雞棚。由于父親不同意,他剛返回家中對好多事情不了解,就連建雞棚的竹竿,都是從山東青島拉過來的。
     
      那時候,耿海潮忙了3個月,瘦了幾十斤,花費30萬元,終于建成了寧陵縣第一家標準化肉雞養殖大棚。
     
      這座大棚,供料、控溫、刮糞全部自動化,非常先進。
     
      成立合作社,帶領村民致富
     
      養殖大棚建好后,由于耿海潮的養殖技術在國內都處于先進水平,很快,他的第一棚肉雞出欄,加上那時的行情好,第一棚雞就收益9萬元。
     
      看到耿海潮發展得很好,他回鄉創業的做法才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后來,經過不斷發展,耿海潮成了當地的養殖大戶。
     
      耿海潮考察發現,寧陵縣國有林場有著大片的樹林,林下養殖是生態養殖的一種,屬于資源再利用。另外,林下養殖可以更好地控制溫度,節省成本,還不會對周邊居民有任何影響。于是,耿海潮租了國有林場200畝林地,在樹下搞起了生態養殖。
     
      記者看到,樹林里面,是一座大型的標準化養殖小區。進入小區,多個養殖大棚映入眼簾。由于養殖技術先進,養殖小區內根本聞不到任何異味。
     
      前來拉肉雞的貨車絡繹不絕。據耿海潮介紹,他的標準化林下養殖小區,共11個養雞大棚,年出欄肉雞約60萬只。
     
      可以說,耿海潮富起來了,但是,他并不滿足于此,想要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念頭一直存在于他的腦海中。于是,耿海潮注冊了寧陵縣龍騰民發養殖合作社,開始發展社員。
     
      “只要加入合作社,我們不僅提供技術支持,還會給予資金幫扶。每座雞棚,合作社出資1萬元至2萬元幫助養殖戶。”耿海潮說。
     
      農戶加入合作社后,能夠享受到“統一供苗、統一供飼料、統一技術、統一防疫、統一出售”等“五個統一”。
     
      目前,寧陵縣龍騰民發養殖合作社共有100多個社員,每個社員年收益均在10萬元以上。
     
      寧陵縣城郊鄉陳莊村的梁留啟是合作社社員,他對耿海潮非常感謝。前些年,他從事運輸行業,一直沒賺到錢,后來加入了合作社搞養殖,建了兩個養雞大棚,每年收益都在10萬元以上。
     
      “能讓大家跟著我致富,說實話,我晚上睡覺也踏實。”耿海潮說。
     
      “養雞大王”的生態寧陵夢
     
      寧陵縣縣長馬同和在接受《京九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一個農業縣,必須抓好農業,做好“三農”工作。原來意義上的農業是以種糧為主,現在它的收入占農民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小,面對這種困惑,一部分農民需要離開土地,出外務工,作為產業工人來提高自己的收入,另一部分就要從田地里要收益。在目前的生產力水平和經濟條件下,只有調整農業的種植結構或養殖結構來增加農民收入,這是不離開本土的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唯一途徑。
     
      耿海潮的養殖合作社,無疑是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途徑。
     
      耿海潮說,其實,他要選擇在外地生活,日子過得很舒坦,也衣食無憂。但是,他的一大愿望,就是帶領大家致富。
     
      耿海潮的父親,在多年以前租了數十畝地種柿子,沒想到不僅沒有成功,家底還賠個精光。
     
      “我最了解農民想急于擺脫貧困的心理,他們勤勞、善良、誠懇,可是苦于沒有技術和途徑。”耿海潮說,能夠給農民提供一個致富的路子,是他最值得驕傲的事。
     
      耿海潮說,他是土生土長的寧陵人,對寧陵有著很深的感情,他也會一輩子在農村生活。不過,咱們現在的鄉村,跟發達地區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他有一個夢,就是農村大發展,讓農村的面貌大變樣,成為真正的生態鄉村。
     
      在寧陵國有林場搞林下養殖,是生態養殖的一種,不但不污染環境,還實現了對資源的再利用。每年,養殖場都產生大量雞糞,而這些雞糞,又成了“寶貝”,被拉往萬頃梨園,讓金頂謝花酥梨越來越茁壯。
     
      耿海潮說,在家庭中養殖肉雞可能會產生一些氣味,下一步,他將大力發展林下養殖,建設更多的標準化養殖小區,然后讓一些優秀的養殖戶到養殖小區工作,可以給他們一些股份,讓大家更舒心地掙錢。之后,他還會建立屠宰、冷凍等工廠,將林下養殖的產業鏈延伸得更長。
     
      “能在生態鄉村、綠色鄉村的建設中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我很驕傲。”耿海潮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