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儲收購價格下調,收購力度減弱,預計收儲量不及2014年的50%,而2015年國內玉米產量繼續保持增長趨勢,預計總產量為2.28億噸,再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增長6%,受此影響,國內玉米庫存龐大,臨儲收購力度減弱,用糧企業需求疲軟,玉米價格宜跌難漲,農戶、貿易商、加工廠應如何應對?
一、臨儲拍賣維持超低成交量
10月15日-16日國家臨儲玉米拍賣預售4997380噸,全部流拍。
10月22日-23日國家臨儲玉米拍賣預售5297076噸,吉林省成交2500噸。
2015年國儲繼續收購,這可能是玉米市場價格在下跌狂潮中唯一的利好因素,但隨著國儲開始收購時間的臨近,相關問題日益凸顯,其中國儲庫存龐大,拍賣持續輪空,庫存難以消耗,庫容偏低,預計收購力度將會減弱,自2015年11月-2016年4月的6個月內預計收購量將在4000到5000萬噸,低于2014/15年度的收購量8300萬噸。但是這仍將導致國儲玉米庫存達到2億噸左右,比全年預期消費量高出約2000萬噸,由此看出國儲收購對國內玉米價格提振效果有限。
二、玉米價格持續走低,各方主體如何應對
加工廠方面:玉米副產品及飼料市場行情低迷,產品消費持續走弱,短期難現扭轉趨勢。
玉米深加工產品消費持續走弱,淀粉產品庫存呈上升態勢,短期在消費疲弱背景下,淀粉行情難改弱勢;酒精企業開工率呈現下降趨勢,預計短期內供應壓力將有所緩解。副產品方面,養殖業低迷,飼料消費下降,飼料企業對蛋白飼料采購積極性欠佳,致深加工副產品DDGS、蛋白粉價格持續下降,預計養殖業沒有回暖前,蛋白飼料弱勢行情仍將延續。
而在此行情低迷,用糧企業處境艱難時期,是否只有降低開機率或停產這一條出路呢?筆者認為,國內用糧企業在困境中更應加大調整力度,調整方向有以下三點:
1、提高原料應用價值
目前國內用糧企業仍有部分處于粗加工階段,存在原料浪費問題,應準確評價原料營養成分,正確衡量原料指標和數據,配以科學合理的加工工藝,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
2、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市場競爭力
在整體玉米下游市場行情低迷的大背景下,用糧企業更應注重產品質量,通過對生產工藝水平進一步優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同時,要加大質量檢測方面的投入,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管理水平,制造出優質產品,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貿易商方面:玉米價格走低,貿易商觀望心態濃厚
隨著新季玉米上市,玉米價格持續走低,貿易商對后市持悲觀態度,玉米市場購銷清淡,國儲暫未開始收購,預計后市難現購銷兩旺局面,在此筆者提醒貿易商,在后市行情不明朗時期且不可做長期囤貨打算,可先尋求訂單,再開始原糧收購,確保貿易走貨順暢。同時也可和農戶協商,做好預售準備,即先為農戶銷售原糧,待出售完畢后根據價格確定利潤分成,以降低風險。
農戶方面:玉米價格低迷,農戶惜售心理增強
近年玉米價格持續上漲,國儲收購量不斷增加,大量農戶為增加收入,由原本的大豆、水稻、棉花等作物換種玉米,但隨著國家調整,玉米價格直線下跌,和去年相比農戶出售價格下調0.15-0.2元/斤,如此大的價格差異讓農戶惜售心理不斷增強,何時出售價格最為合適?成為農戶關注重點。在此筆者建議:請農戶根據自身儲存條件及資金條件來確定出售時期,如儲存條件較好,新糧玉米水分較低,長期儲存不易發生霉變,再加上如果資金充足,可適當考慮短期囤貨,待后期出售,隨著國儲收購開始,新糧水分下降,價格有望小幅上調。但如儲存條件有限或資金匱乏,可考慮收割后直接出售,以防產生霉變,影響出售價格。
總結:當前糧食價格暴跌,是多種原因所造成,各方購銷主體在面臨困境時應積極尋求契機,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在市場低迷狀態下創造多元化的購銷模式,以期在未來市場購銷中選擇最有利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