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正值聞喜縣郭家莊鎮向陽莊村大棚蘑菇上市的旺季,村民們正在大棚里采摘新鮮蘑菇,準備發往外地市場。村里的婦女杜劉霞感概的說:“我們村的婦女不出家門,靠種蘑菇就能掙到大錢,多虧了女大學生村官、村黨支部書記張旭霞給我們指的路。”
2009年9月,張旭霞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被選派到聞喜縣郭家莊鎮向陽莊村擔任村委主任助理。2013年,當選為向陽莊村黨支部書記。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村黨支部書記的張旭霞,熱愛農村工作,更加熱愛自己的村民。在實踐中,她認識到村官是一個鈕帶,對上聯系各級黨委政府,對下直接與村民打交道。一個村的安定和諧、經濟發展、農民增收,都與村官的工作分不開。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張旭霞認為,只有撲下身子來為農村的建設、和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奉獻自己的青春,才能通過創業這條路更快更好的實現這樣的目的。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聞喜縣郭家莊向陽莊村是個聞名全縣的蘑菇種植村。多年來,村民在廢棄的舊窯洞里種植蘑菇,靠的是傳統食用菌種植技術,發展緩慢,收入較低。為了改變這種傳統的種植技術,張旭霞多次與黨員、群眾代表面對面交談,一對一的走訪農戶。經過深入的調查后,她提出了發展大棚蘑菇的思路,并主動與村干部、黨員進行討論交流。她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支持。張旭霞和村委主任王輝民帶上村干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外出到鹽湖、永濟等縣市進行了考察學習,使大家開闊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學到了種植大棚蘑菇的新技術,打消了群眾的顧慮。
為了使向陽莊村食用菌種植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張旭霞與村干部千方百計,破解大棚蘑菇種植存在的一個個困難和問題。
要規模化發展大棚蘑菇,就要擴大面積,擴大面積就要占用農民的土地。對于農民來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要流轉土地必須做好農民的思想工作。張旭霞與村干部逐戶走訪座談,細致耐心的講解大棚種植的優勢和效益,成功的流轉土地100畝。
建設蘑菇大棚需要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張旭霞與村干部積極與金融部門聯系給村民貸款,發動村民積極投資,幫助村民解決了缺資金的問題。在大棚建設過程中,她與村委主任王輝民多次到運城、新絳等地,選購鋼材、無滴膜、草簾、竹竿等材料。這些材料都是經過反復的比對材質、價格后最終選購的。新購回了裝袋機、拌料機、粉碎機等設備,村民們在種植大棚蘑菇過程中實現了機械化,既省人工,又省時。
張旭霞在帶領村民發展大棚蘑菇中,實行統一規劃,科學管理,采用先進技術,聘請專業技術人員不定期的進行現場指導。使發菌率大幅提高,成功率由原來的60%提高到90%,今年向陽莊村共發展18個蘑菇大棚,為村民增收50余萬元。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較2010年翻一翻”的宏偉目標,張旭霞感到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責任更大了。她與村干部繪制了向陽莊村“十三五”發展宏偉藍圖,利用3年時間,使村民的大棚蘑菇種植規模擴大一倍,為村里種植的蘑菇注冊商標,進行深加工,進一步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帶領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