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省加強指導服務防止和減少玉米生霉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近日,佳木斯糧食局、農委、氣象局、畜牧局、林業局、質監局分別組織工作督導組、深入各縣(市)區的鄉鎮村屯開展指導服務工作,各縣(市)區政府也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分別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各鄉鎮干部包保村屯,深入農戶家中宣講今年糧食政策,指導農民如何防止和減少玉米生霉,引導農民適時適價出售玉米,確保農民手中玉米止損增收。
綜合兩天來各局深入縣(市)區的督導組反映情況來看,我市今年預計玉米總產量486萬噸,商品量預計為413萬噸,截止2015年11月14日,全市農民共出售玉米108萬噸,占今年玉米商品量的26%,農民手中尚有305萬噸玉米。就全市平均而言,目前農民手中玉米生霉比例在2%以內的占80.9%,生霉比例超2%的占19.1%(其中2.1%-5%的占15.6%,5.1%-10%的占2.3%,10%以上的占1.2%)。
針對農民手中剩余玉米,為防止和減少玉米霉變,各督導組對農民手中剩余玉米主要采取四項措施:一是對于堆放在田間地頭的玉米,指導農民采取盡快脫粒出售或倒堆離地通風存放,杜絕因“地趴糧”而出現的大面積霉變;二是對于堆放在農民場院中的玉米,應采取上樓子、上架子、碼趟子等傳統通風降水措施,因地制宜,保證農民收獲到家的玉米能夠盡快降水提等,賣上好價錢,提高農民產后收入;三是對于收獲較早、水份偏大,已經出現生霉跡象的玉米。指導農民倒堆分揀生霉玉米棒,防止相互傳染引起大面積霉變,嚴格將生霉控制在2%的標準內,同時要盡快脫粒烘干、盡快銷售;四是根據市氣象部門的預報,我市近幾天內可能迎來雨雪及降溫天氣,各督導組各縣(市)區政府及鄉鎮干部,積極指導農民采取相應措施應對可能到來的雨雪及降溫天氣,確保農民手中剩余待售玉米不發生大面積霉變現象。
為加強宣傳督導效果,市電視臺派出兩個專題報道組,跟隨市糧食局深入市區糧食收儲企業和樺南縣明義鄉、土龍山鎮的清茶村、太義村,對田間地頭和農民場院中的玉米指導服務進行現場采訪,詳細的報道了市糧食局督導組在現場對農民進行糧食政策的解讀及指導農民如何做好降水、防霉等相關控制霉變的技術措施,該報道分別在11月12日和14日佳木斯新聞播出,收到了極好的效果。目前,全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各民營糧食購銷企業全部敞開收購玉米,加班加點增大玉米入庫量,加快玉米烘干入庫速度,以此減輕我市農民手中剩余玉米可能生霉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