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公雞戴著眼鏡、聽著音樂悠閑地在林中散步嗎?你見過“頭頂鳳冠、頜垂胡須、腳生羽翼”的“中華宮廷黃雞”嗎?你見過身披黑白花羽的“英國貴妃雞”嗎?9月6日,記者在蔣氏兄弟創辦的“金鳳凰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就見識了這些與普通雞完全不同的“貴族雞”,正是走上了生態養殖的路子,讓蔣氏兄弟的致富路有了新奔頭。
“金鳳凰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地處新城鎮新城村八組農林局的苗圃養雞場內,緊挨新城草湖濕地公園。在這里進行生態養殖可以充分利用苗圃林草和未利用的荒灘,而且這里沒有工業污染,沒有有害氣體,沒有粉塵污染,清澈的水源,良好的防疫隔離條件,對珍禽的生長發育非常有利,真正做到了生態、綠色、安全。
記者在合作社養殖區看到,一只只體態健壯、目光銳利的公雞和蛋雞從樹林里撲棱著翅膀飛奔過來,嘰嘰咕咕地圍在記者的腳下。合作社負責人蔣永華自豪地說:“這是林中散養、聽從指揮的‘爬樹雞’。白天自由覓食,吃林中野草和小蟲子,晚上趴在樹枝上睡覺。‘爬樹雞’肌肉結實,脂肪含量低,富含蛋白質、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保健價值。”
蔣永華的雞顯得特別“匪氣”,在搭建的木架上上躥下跳。蔣永華說,合作社的公雞和蛋雞主要采取散養的方式,因為散養是為了讓雞行動敏捷,加大雞的運動量,培養它的覓食能力,讓雞健康成長,因而其營養價值更加均衡,免疫力強,發病率低。在合作社,記者順著蔣永華指點的方向看到,有幾只“爬樹雞”和“珍珠雞”在一堆土沙上翻滾撲騰,甚是“歡呼雀躍”。蔣永華告訴記者,那是“爬樹雞”在洗澡,目的是抖落身上的寄生蟲。
記者在蔣永華的指引下看到,許多公雞都戴著紅色的塑料眼鏡,走起路來左晃右晃,姿態優雅別致。蔣永華說,給雞戴眼鏡是為了解決雞的啄癖!這些雞天生好斗,群養在一起相互啄得遍體鱗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按照有關專家的建議,給這些雞戴上了塑料眼鏡。雞眼鏡由一種佩戴在雞頭部遮擋雞眼正常平視光線的特殊材料做成,對雞飲水、進食、交配沒有任何影響。這樣,那些好斗的雞,正面看不到對方,不僅大大降低了它們的爭斗頻率,還減少了互相啄傷的可能性。蔣永華風趣地說:“戴上眼鏡后,這些雞變得‘斯文有涵養’。”除此之外,工作人員每天清晨和傍晚還給雞群聽音樂。
在合作社,蔣永華一邊向記者介紹散養的經驗,一邊向記者介紹合作社的養雞品種。他說,目前合作社有10多種優質品種,如美國七彩山雞,英國貴妃雞,法國珍珠雞,日本長尾雞、紅腹錦雞、藍孔雀等觀賞雞種。除此之外,還有蘆花雞、宮廷黃、綠殼蛋雞、黑鳳雞等各種珍稀品種雞。目前,所有品種的禽類存欄量已達到2萬只。
秉承“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經營理念,從今年3月份發展養殖業以來,蔣永華的合作社迎來了一批批慕名而來的食客,這讓他心里充滿了自豪,他堅信養殖“高端雞”的路沒有錯。他說,“別的不說,人家養雞,兩個月就可出欄,而我養的雞,最少也得五六個月才可以出欄。別人喂飼料,而我除了給小雞喂些玉米外,長到1斤多后,全部放養到林子里找昆蟲和草吃,所以養殖出的雞就是好吃,一只雞賣到130元,照樣有人買,土雞雞蛋更是供不應求。”
說起養雞的初衷,蔣永華說,他以前是開裝飾公司的,聽說市里出臺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將禽類養殖作為農民收入增長點給予扶持,于是,他聯系了市農林局苗圃站的工作人員,經過協商后達成意向,迅速作了總體規劃,和哥哥蔣永佐一起建起了養殖場。蔣永華說,在他建場及養殖過程中,市農林局給他在苗圃養雞場規劃260畝林地進行使用,還保障水電等后勤所需,并給他種植100畝苜蓿飼養珍禽,苗圃還委派一名技術員全天候技術指導。市農林局領導經常深入合作社調研,反復強調防疫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市領導在調研合作社時,還親切地叮囑他:“合作社達到什么樣的規模,政府就給你提供什么樣的支持!”這讓蔣永華信心百倍,他告訴記者,自己計劃建一個百禽觀賞園、生態觀光接待園、魚塘、葡萄園等,爭取將“金鳳凰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名副其實的農業示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