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產區臨儲玉米收購政策,已經實行一個半月有余,國家糧食局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東北產區臨儲玉米收購累計3190萬噸,其中內蒙古累計514萬噸,遼寧累計69萬噸,吉林累計686萬噸,黑龍江累計1921萬噸,當期臨儲收購數量明顯低于上期,臨儲收購節奏放緩。
在臨儲政策的影響之下,玉米的價格雖然出現了恢復性上漲,受賣跌不賣漲思想的影響,農戶售糧并不積極。除了國家收儲政策覆蓋的東北地區,在其他省份,前來銷售玉米的農民也非常少,一些農民甚至出現溢價銷售的情況。國家收儲和市場銷售兩條線,都出現了農民惜售的現象。
臨儲價下調,農民豐收有煩惱
從早晨7點開始,中央儲備糧內蒙古通遼直屬庫的運糧車就早早等在了收購點外,當地開魯縣建華鎮俊昌村種糧大戶高建立卻仍在收購點外猶豫不定。他告訴記者,他家今年種了200多畝地玉米,由于玉米較多,家里沒有足夠的地方晾曬,所以他尋思,在價格合理的時候,就把玉米賣出去。但考察了一圈卻發現,現在的收購價格卻讓他覺得不劃算,想再等等。
在河南濮陽市子岸鄉鄉三里店村,記者見到了玉米種植戶李偉。今年當地雨水豐富,李偉種植的11畝玉米又是大豐收,總產達到1萬多斤。在他家的院內堆放著兩大囤滿滿的玉米棒,金燦燦的,耀人眼。李偉告訴記者,這樣的方式儲存玉米有點不太理想,一是占空間比較大,二是玉米不易通風,容易受潮產生霉變。盡管他知道自己的儲存方法有問題,但迫于現在的價格,也只能認倒霉。
玉米價格持續低迷,農民惜售
河南省不是國家收儲玉米的政策覆蓋區,等不了國家收儲價,面對當地持續低迷的玉米價格,大多數玉米種植戶的選擇,依然也是等待,暫時不出售。
在河南新習鄉,玉米企業收購老板王軍杰告訴記者,今年玉米剛收獲時價格還可以,一天能收五六萬斤,最好時能收十多萬斤。后來價格持續偏低,老百姓都把玉米儲藏了起來,賣玉米的也少了,最近玉米價格稍微漲了一點,但是收售情況還是不理想,他們一天僅能收兩三萬斤。
王軍杰:收購的玉米主要銷往縣內的飼料加工企業和縣外的淀粉生產企業,大家都想著能在漲點,都不舍得賣。
全國各地糧農惜售玉米和當今低迷的玉米價格不無關系。今年9月份,我國實行了7年的玉米臨儲價格首次下調,定為每斤1元,比去年臨儲價格每斤調低了0.12-0.13元。市場上的玉米價格也從去年的一塊多跌到了七八毛錢一斤。但從目前國內外玉米市場來看,大量玉米在國庫中存儲,加之國外玉米價格較低,供大于求的格局顯現。
預測:后期玉米價格上漲可能性不大
內蒙古通遼市糧食局局長周志文:近幾年,受國內外經濟低迷影響,大多加工企業處于停產或現產狀態,市場需求低迷。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加之國外玉米價格非常低。所以,目前來看,玉米價格上漲可能性不大。
農戶觀望,玉米囤積導致價格下降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眼下,山東、河南、河北、新疆等地的干糧價格每市斤不足9毛錢。當地收購商王軍杰分析說,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今年玉米滯銷等多種原因造成的。玉米在今年價格低谷時,每公斤僅1.7元,農戶們坐等觀望,遲遲舍不得脫手,進而導致玉米囤積。
建議:切記捂糧持價,謹防后期糧質霉變
據周志文分析,東北四省區是國家臨儲政策在托底,否則價格會更低,明年臨儲收購結束后,玉米價格可能還會有回落的風險。河南、山東等地區的玉米價格受供需格局影響,不會較大幅度上漲。本月是玉米上市高峰期,現貨市場仍有下跌風險,把握售糧時機,切記捂糧持價,謹防后期糧質霉變。
周志文:沒有存儲條件的情況下要抓緊售糧,防止霉變,造成進一步的損失,或者承擔后期賣不出去的風險。在有存糧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將糧食曬干,出售干糧,這樣也可以增加一些收入。以現在的水分計算,出售干糧比直接出售潮糧每市斤可多賣3分錢左右。
國家臨儲政策在托底,否則價格會更低
業內人士認為,國家下調玉米臨儲收購價格,也是希望傳遞一個信號,改變農民長期以來國家的臨時收儲和托市收購,同時引導規模化經營的農戶,遵循市場的發展規律,來決定種植的面積和品種。河南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分析師申洪源為此分析說,近段時期以內,市場上的玉米價格不會有太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