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70元一斤的豌豆尖嗎?云南文山州硯山縣聯興蔬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優質豌豆尖以70元一斤的價格銷往香港、40元的價格銷往廣州和深圳等地。除了豌豆尖,還有菜心、小白菜、芥藍等多種蔬菜都遠銷香港。
下午四點多,硯山縣大稼依社區的農民王開珍在田地里摘菜心,這些菜心要在下午五點前運到合作社的冷庫里,36小時后,這些菜心將出現在香港市民的餐桌上。
2013年開始,硯山縣為促農增收、推動農業制定了一條“公司+合作社+農戶+社區+基地+市場”的發展模式,以土地流轉及土地入股的方式進行合作,使蔬菜產業步入標準化、規范化、產業化、效益化的發展軌道,形成外銷蔬菜產業。農民可以把自家的地租給合作社,每年可以獲得土地租金和蔬菜銷售利潤的分紅。或者向合作社提供勞動力,參與蔬菜的種植。
王開珍把自家的土地租給了合作社,自己也在合作社的土地里勞作。她們按照計件的核算標準,每收獲一公斤的菜心,她可以得到六角錢的報酬,一天算下來可以有80元左右的收入。像王開珍這樣的農民一共有800多人,大稼依社區的農民從以前每年人均1450元的收入上升到了每年7680多元的人均收入。
從2013年的700畝土地發展到現在的4000畝土地,合作社已經增加到5個,每年合作社的蔬菜銷量可以達到2萬噸,產值超過了8千多萬。其中有一千萬噸的蔬菜直銷香港,其余的一千噸銷往廣州、深圳等內地城市。
除了蔬菜產業之外,還有烤煙專業合作社。大稼依社區黨委書記劉仙介紹,每個在合作社種地的農民平均每個月有2500的工資,計件的部分多勞多得。合作社還為殘疾人和具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們提供工作機會。
據悉,從合作社創立到現在已經解決了社區里800多人的就業問題,部分年輕人也愿意回來工作,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問題也得到一定的解決。“這個模式可以說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自產自銷、零散零賣的模式,也改善了農民與市場脫節和社區集體經濟發展弱,資金不足的問題。”劉仙說。
之后硯山縣大稼依社區的蔬菜合作社還將擴大2000畝的規模,提高銷量,硯山縣也先后榮獲“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示范縣”“全國580個蔬菜重點縣”“全國蔬菜標準園創建示范縣”“云南省24個蔬菜生產信息監測基點縣”等多個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