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正是粉條加工進入旺期,青海互助縣馬鈴薯主產區西山、蔡家堡、臺子、威遠鎮、塘川鎮、五峰鄉、五十等洋芋粉條加工廠陸續紅火起來。近年來,互助縣依靠豐產馬鈴薯做大粉條加工業,通過小土豆作響大文章,小粉條做成大產業,不僅提高了土鄉農副產品的附加值,促進了農民增收,也使其成為當地特色農產品之一。互助洋芋粉條憑借口感好、品質優受到省內外客戶的青睞。
今年,蔡家堡鄉大二村通上了自來水,這讓村書記多年來創辦洋芋淀粉加工廠的夙愿變成了現實。他通過考察學習、培訓,籌建了蔡家堡鄉首家洋芋淀粉加工廠,并高于市場價收購村上農戶的洋芋,開始洋芋粉條加工。
日前,記者在蔡家堡鄉大二村看到,今年蔡家堡鄉創辦的首家洋芋淀粉加工廠里人們忙得不亦樂乎,有的正在下粉,有的忙著晾曬粉條,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村支書高興地說:“互助縣蔡家堡鄉山大溝深、嚴重缺水,地理條件嚴重制約村經濟的發展。以前農民的洋芋增產不增收,如今有了洋芋粉條加工廠,六七斤洋芋可以加工成一斤粉條,洋芋價值從每斤四毛增加到一塊錢。我們要把廠子規范化經營好,把洋芋粉條產品、品牌打出去了,這樣我們農民的土豆就更值錢了。”據村支書介紹,加工的粉條主要銷往西寧和縣城市場,雖然粉條加工廠剛剛起步,但今年預計也能加工10多噸洋芋粉條,純收入達2-3萬元。
據農業部門統計和測算,截至目前,互助縣共有馬鈴薯粉條加工合作社20多家,年加工馬鈴薯粉條3600多噸,可實現創收480萬元以上,馬鈴薯粉條加工已成為土鄉富民強農的又一高原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