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浙江農機行業駛入“快車道”

       日期:2016-01-1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68    評論:0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機械是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也是衡量農業現代化進城快慢的度量尺。當“循環生態農業試點省”、“現代化農業改革試點”等一個個金字招牌在浙江各地立起了之后,浙江農機行業的發展也隨之駛入了“快車道”。

      量身訂做的“浙產農機”

      今年11月中旬,正值晚稻收割季節,衢州全旺糧食功能區內,一臺臺收割機馬力全開,每臺收割機后牽引的稻草打捆機也在同時處理秸稈。農技站站長說,通過稻草打捆機,收割時便能同期對秸稈進行粉碎處理,方便后期綜合利用。如今,全旺糧食功能區已經有了年處理7萬噸秸稈的資源處理中心。再利用的秸稈成了紙張、地板、飼料的原材料。

      在浙江海寧,農戶老辛承包了2.5畝的灘涂地。但因為土質軟,不平整等問題,市面上買的農機設備在土地上操作起來很困難,效率不高。這個難題一度讓老辛犯了難。自從在一次農機設備交流會上看到了杭州精工液壓機電有限公司生產的“拖拉機組液壓水平自動控制系統”后,老辛的難題終于迎刃而解了。

      當拖拉機安裝上“拖拉機組液壓水平自動控制系統”后,在傾斜時仍能水平作業,大大提高了田塊的平整質量。“這臺設備通過傾角傳感器和位置傳感器分別實時獲得拖拉機和農具的水平信號,再通過控制多信息融合和邏輯控制策略,由電磁閥-油缸控制系統實現了作業農具水平平衡自動調節。通過使用這臺設備,水田、旱地的耕整效率將大大提高。”浙江省農機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浙江理工大學機械與自動化控制專業的李革教授,花了兩年多時間,為浙江量身定做的農機設備。

      在浙江,一大批如精工液壓機電這樣的農機制造企業正迅速發展,他們通過引進技術,創新設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有機難用”的尷尬局面。今天,浙江已形成了發展農業機械化的良好氛圍、經濟基礎、技術條件、市場環境和體制機制。據統計,目前,浙江全省共有農機裝備制造企業超過5000家,農機裝備制造產業總產值750億元,位居全國第四位,比十年前的2004年增加425億元,并形成了臺州噴霧器、新昌茶機、溫嶺水泵、湖州收割機永康農機工業園基地等一批農機產業集群。

      從農機生產到農機銷售、修理、培訓的全方位服務型企業的轉型是浙江農機行業正在摸索的一條道路。

      “現在,浙江的農民們都已經看到了農機對生產帶來增效,但如何安全正確的使用這些農機,他們依然一知半解。”吉峰聚力農機的周錕告訴記者,相比于農機的制造,農機類的服務更為重要。周昆介紹,企業不僅通過實地考察幫農戶量身訂購農機設備,也會定時組織農戶進行各類農機設備的培訓和技能考試;當農戶的設備出現故障,公司也會派維修人員上門服務,真正做到“農機一條龍”服務。

      “以前是有機不會用,現在通過農機服務類企業的幫助,我們不僅會操作農機設備,一些小毛病也能自己處理了。”蕭山農戶施秋琴等一批傳統農民如今已經是農機能手了。

      現代化農機設備推廣、普及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給農民增收。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這些年,許多浙江農戶從“機器換人”的過程中,享受到了切實的利益,杭州蕭山秋琴農業有限公司的趙曉光就是其中之一。“從最開始的130人,到現在只需要20余人便可以完成工作,現代化的農機設備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趙曉光說,現在公司的糧食生產從育秧、插秧到植保、收割、烘干,可以采取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噴藥無人機的工作效率是人工噴藥的30倍,收割機的效率是人工的50倍……”說起公司的農機設備,趙曉光如數家珍。

      “如吉峰、星光一批新型的農機綜合服務類企業給農民在農機設備的使用上指了一條明路,也讓適用的農機真正可以在田里運作起來。”浙江省農機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產、銷、服務一體的農機企業將在未來的農機行業中唱起“主旋律”。

      政府引導推動農機普及

      現代化農機設備的普及當然也離不開國家的引導。在現代化農業改革試點的湖州,農機部門建立了檔案管理制度,對各轄區內受檢的農機造冊登記、建立檔案,落實規范化管理,確保農機隱患排查管理制度長效無誤。各級農機管理部門定期對轄區內的各類農機進行排查,僅今年,便對轄區內的1500臺農機設備進行了檢驗。

      “每次排查完設備,農機專家都會告訴我們哪些農機該換了,哪些農機該維修了,讓我們農戶用起來特別有底。”湖州吳興區的種糧大戶孫梅金談起政府對農機的“體貼”,喜笑顏開。

      在杭州蕭山,政府主管部門以財政資金為導向、農民投入為主體、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的多元化、多渠道長效投入機制,為農機化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僅2014年就補貼農戶(合作社)500余個,補貼機具3007臺,各級補貼資金為619萬元。蕭山農技站的相關負責人說,“通過補助引導農戶走向農業現代化,是讓他們在享受到補助的同時自己先嘗到‘機器換人’的甜頭!”

      “雖然這幾年農機制造產業發展不錯,但農民不知道‘何機可用’的情況還沒有得到完全解決。”省農機局的余文勝表示,部分農機的使用現在還需要政府在資金和技術上加以協助和引導。2015年11月份,浙江省發布的《浙江省農業機械產品需求與科研導向目錄》,就以應用需求為導向,為農機生產企業和科研單位研發生產提供方向,強化農機產品有效供給提供了儲備,也為農戶篩選農機提供了“菜單”。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