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一家一戶的分散式、小規模經營農技落后、盈利能力越來越差,要通過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實現科技化、組織化、規模化生產,來增加效益。惠農服務站重點支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團購的方式采購質優價廉的農資產品。
從2013年品牌農資中國行啟動之初,河北玉田縣俊銀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辛俊銀就積極參加對接活動。他的專業合作社通過品牌農資中國行活動在2013年節省200萬元、2014年節省300萬元,2015年通過惠農服務站節省農資投入更是高達1400萬元。
“給合作社省了這么大的實惠,要不是我自己操持的,想都不敢想。”辛俊銀說,他的合作社有301戶社員,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芥菜、白菜等,輻射周邊1萬戶農民。今年由惠農服務站出面直接與品牌農資廠家對接,僅一袋復合肥就省60元,基本上一畝地可以節省189.5元,還多打了100斤麥子。
來自湖南湘潭縣排頭鄉的彭水平與辛俊銀一樣,是2015年惠農服務站成立后的第一批站長(全國僅10人)。2009年年底,她從湘潭民旺科技職業學校副校長位置上辭職,回老家在錦石、排頭、河口等地挽起褲管種起了田,現在流轉了8000多畝地。“這么多地,買農資必須得精打細算,一袋肥料就算少10塊錢也是不得了的數字,加入惠農服務站可解決了我的大麻煩。這兩年我選擇的農資廠商不是央企就是上市公司,而且還保證了質優價廉。”她說。
優質的農藥化肥投入讓彭水平種出的稻谷更優質。通過惠農服務站,她與中儲糧湘潭直屬庫達成協議,一年銷給該糧庫8000多噸稻谷。由于是單一品種,她的糧在直屬庫擁有專門的綠色通道和倉庫,結算價格往往高于一般雜交稻。“惠農服務站真是個好平臺,讓我們的合作社‘買’‘賣’兩頭都受益。”彭水平高興地說。
惠農服務站的定期培訓和全國性的交流更是讓彭水平“腦洞大開”,經營理念創新超前。2015年三大主糧糧價下跌,農民豐產卻不豐收,農民種糧積極性受到不小影響。彭水平便聯合其他9個合作社,日前剛剛成立了農產品期貨交易平臺,正在探索讓農產品賣出好價錢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