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辰區雙街鎮加快設施農業建設,累計投入十億元,建設了萬源龍順度假莊園、雙街現代農業科技園、精品苗木基地等項目,成為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突破口和增長點。
在雙街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隨處可見忙碌的村民,這些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如今已經有了一個新職業——農業產業工人。雙街鎮下浦口村村民衡洪衛在農業示范園負責種植技術管理,從示范園建立之初,頗有種菜經驗的衡洪衛就來到這里工作,成為了一名職業農民。每天早晨八點簽到后,衡洪衛就帶領工友們來到大棚里,忙采摘、給蔬菜育苗、澆水、施肥……這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整個園區的生產技術負責人。衡洪衛說:“以前我們個人種地收入沒有現在高,自己覺得還挺累的,好些事必須自己去,比如賣菜,你自己個人賣去,累累巴巴就收個一萬多塊錢,現在變成了職業農民呢,每天都上八點下五點,收入也比以前翻了幾倍高了很多,現在一年得掙五、六萬塊錢。種蔬菜人還輕松了很多,我們只管種,只管收獲,因為產供銷一些細節問題都是園區管了,個人不用再操心了。”
像衡洪衛這樣在示范園工作的雙街鎮村民還有很多,他們的可喜變化都源于雙街鎮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建設。近年來,這個鎮累計投入十億元,規劃建設了面積兩萬畝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包括萬源龍順度假莊園、雙街現代農業科技園、精品苗木基地、食用菌工廠化基地等項目,以雙街現代農業示范園為代表的現代農業園區蓬勃發展。萬源龍順度假莊園農業負責人徐磊說:“首先現在從大棚設施上都是全自動,像一般卷簾機,都是自動遮陽、自動保溫,不管是供暖還是自動遮陽都是比較先進的,比較適合種植一些反季節蔬菜。從品種上,咱棚里引進了三十多個品種,都是一些從國外引進的品種,現在蔬菜翻得效益三到四倍之間,種植一些附加值高一點的最起碼得五倍以上。”
近幾年,各農業園區堅持工業化發展理念,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廣休閑觀光農業,并延長產業鏈條,形成了生產、加工、貯藏、銷售一體化的發展格局,不僅推動了鎮域經濟社會發展,也促進了全鎮村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雙街鎮農業辦公室主任崔可說:“我們堅持把農業做精,重點抓好農業的園區化、標準化、產業化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示范區建設,打造集規模化、集約化為一體的多功能科技型示范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