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體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趨勢,更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現代農業的“一號技術”,深受國家重視、業界推崇和農民歡迎。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顧宗勤等業內人士表示,2016年的水溶肥市場潛力巨大,行情普遍看好,但推廣起來尚有一定難度,今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據中國化肥信息中心主任陳麗介紹,2009~2014年,我國水溶肥年均產量增長近80%,已經進入發展快車道,規模不等的水溶肥企業數量超過2000家。截至2015年6月,在農業部登記的水溶肥產品數量達到6545個,同比增長20%,已登記水溶肥產能達到700多萬噸,實際產量310萬噸。金正大、魯西、芭田、天脊、云天化、心連心、晉開等大型化肥企業陸續上馬水溶肥項目,中國水溶肥市場正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陳清認為,我國常規肥料利用率約為30%,而水溶肥的利用率在70%~80%,使用水溶肥不僅節水,還可減少施肥總量。同時,水溶肥養分含量高,營養全面,可使作物品質明顯提高,是世界肥料產業未來重點發展方向之一。按照農業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到2020年,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1.5億畝,增加8000萬畝。今年乃至未來水溶肥將獲得更多支持,迎來更大發展。
隨著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應用,預計2016年還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上馬水溶肥項目,產品產銷量也將攀升。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曉霞認為,由于水溶性肥料目前處在新型肥料市場的前沿,價格比較高,所以水溶肥價格體系應該有所變化,要從高端肥料變成老百姓都用得起的肥料,其推廣過程是漫長而復雜的。
記者了解到,國內水溶肥生產技術逐漸提高,與外國的差距越來越小,但是推廣出現阻礙的原因歸結起來,一是缺乏核心競爭力,二是沒有打造品牌價值,三是未找到科學有效的推廣渠道。
“未來水肥一體化發展,需合理布局、降低成本、整頓市場、深化服務,從設施走向大田,從西北走向全國,從經濟作物發展到糧食作物,從貴族技術發展到平民應用。”全國農業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處處長高祥照說,雖然目前農民對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認識仍需加強,對其“高大上”的偏見仍需轉變,但這無法改變水溶肥及水肥一體化的發展大趨勢。
新疆雙龍腐植酸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澤宇認為,隨著農業人口急劇減少,機械化的農業生產方式就會鋪天蓋地而來,將來農民按戶能夠和一些大型農業集團對接并聘請農技人員這樣在推廣水溶性肥料時,能夠帶來更多的商機和便利的條件。
“農化技術服務將成為水溶肥銷售的法寶。農化服務是促進水溶肥銷售的最有效措施,也是水溶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華南農業大學水溶性肥料研究室張承林教授說。
顧宗勤表示,2016年乃至未來,我國水溶肥行業發展重點應是:合理布局,重點培育和建設若干個全國水溶肥示范生產基地;多方施策,降低產品生產和流通成本;規范行為,大力整頓水溶肥市場;深化服務,努力開拓農化終端市場;加大投入,創新驅動水溶肥產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