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四川全省深化農村改革推進會在成都召開。在交流發言階段,資陽市安岳縣有關負責人做了《推進合作升級破解產業發展難題》的發言。
雖然土地下戶已有30余年,但是農村生產形式一直沒有得到大的改變。安岳縣人口多、土地少,同全國、全省許多地方一樣,面臨著農村生產力落后、農業活力不足、農產品競爭能力不強的難題,迫切需要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建立適應新時期農業發展的新模式。
近年,全國、全省各地都在思考農村發展的方向和途徑。安岳縣針對當地地域特性和自身特點,選定檸檬產業作為推動農村發展的戰略支點,咬定青山,一如既往地將其作為農村產業發展的“主打”產品,農民增收致富的“王牌”。
但是,任何變革和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一勞永逸的。在發展前期,安岳檸檬遇到了推廣困難,價格低迷導致農民砍樹的尷尬。在發展后期,安岳檸檬又遇到了各檸檬聯合社之間“聯合不緊”、產業“發展不力”、對種植戶“帶動不強”的難題。
對此,安岳縣從未停止思考和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措施,解決了檸檬發展的個個瓶頸。對于制約檸檬產業發展的難題,安岳縣開出“三劑良方”:
一是,建立了互幫互助的規范運行機制,有力解決“聯合不緊”難題。安岳縣在建立理事會、監理會,健全生產銷售管理制度、資產財務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等13項規章制度的基礎上,落實聯合社聯席會制度,定期不定期分析發展形勢,研究具體合作事宜。
二是,建立了三產互動的產業融合機制,有力解決“發展不力”難題。安岳縣堅持品牌化戰略、組團式營銷,注冊了“檸海”共用商標,實行統一收購、統一儲存、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由聯合社統一議價、龍頭企業對外開拓市場,解決“品牌不響”問題。
三是,建立了讓利返利的利益聯結機制,解決“帶動不強”難題。安岳縣把助農增收作為最大追求,立足風險防范和盈余分配,建立了“以豐補歉”制度,提取年度盈余的10%作為風險保障金,提升了合作社社員抵御風險能力,解決農民發展檸檬的后顧之憂。
2013年,安岳縣檸檬種植面積達45萬畝,產量達到35萬噸、實現產值52億元。安岳檸檬鮮果及加工產品遠銷美國、英國、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是農民名副其實的“黃金果”。如今,全國每10個檸檬有8個產自安岳,安岳縣已被譽為中國檸檬之都。
筆者認為,安岳縣開出的“三劑良方”成功地化解了制約檸檬產業發展的瓶頸,取得了當地檸檬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農民的穩定增收,值得推廣和借鑒!
來源:張家界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