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侯長春放棄了在東莞的電腦生意,決定回到村里開設農村電腦服務店。如今,侯長春已經為周邊村民提供電腦相關服務,生意紅火。他還利用互聯網知識幫農民賣起了蘿卜,短短2個月,就將400多噸蘿卜賣到了甘肅、河南等地。
2014年年底,侯長春回到襄陽探親,獲悉當地青蘿卜滯銷,“當地青蘿卜一斤只有5分錢,連人工費用都賺不回來,而且還賣不動。我覺得襄陽蘿卜滯銷是因為農民沒掌握信息,互聯網可以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2015年5月,侯長春又遇到當地土豆出現賣不動的情況,于是便認真琢磨起幫農民賣農貨的生意。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用手機下載了一個叫“一畝田”的APP,看到各地農產品的供應信息和價格行情。侯長春立即意識到,襄陽沙地土壤種出的蘿卜口感好,但價格遠低于河南、山東等地,因此存在巨大市場空間。9月份,襄陽的青蘿卜正式上市,侯長春便在一畝田發布供應信息,很快獲得來自邯鄲的訂單。
侯長春另一個策略是靠低價樹立口碑。外地蘿卜每斤價格在1.2毛以上,他在一畝田上只標1毛,而且是包裝后的價格。“我在本地收購大概8分一斤,包裝成本是1分一斤,加上人力搬運也要不少錢,所以開始基本不賺錢,能幫助當地農民賣掉大量滯銷的蘿卜,這種事情本身就很有價值。”
1個月后,侯長春的批發生意很快火了起來,侯長春把蘿卜價格每斤提高了2分錢,開始有了盈利。兩個月不到,他因銷售蘿卜帶來的純利接近1萬元。“別人收購蘿卜價格低,還賒賬不給現金,而我收購蘿卜每斤高1到2分,直接給農民現金還不挑貨,這里的農民都信任我。采購商也非常相信我的誠信和實力,回頭客很多。”
侯長春很快找到了新事業的第一個大宗采購商——甘肅定西市臨洮縣的一位老板在網上看到他的信息后,給他電話詢問有多少貨,侯長春自信地回答說:“如果你需要,我有能力幫你找到1000噸的襄陽蘿卜,”對方非常驚訝,很快就趕到襄陽現場看貨,并先后分8次訂購了200多噸蘿卜。
侯長春的主營業務還是在村里開的電腦店。周邊幾個鄉鎮的農民都會慕名前來找他,他也會經常在58同城等網站做推廣獲得生意。他說,電腦業務可比賣蘿卜賺錢得多,“賣一臺電腦可以賺1車蘿卜的錢”,但他還是愿意把賣蘿卜的事情做下去,他甚至還計劃從黑龍江等地引進低價土豆種子,幫助當地農民獲得更多的收益。